炎炎夏日,各类蚊虫也开始活跃了起来。特别是天气炎热在外乘凉时,不经意间就会有小飞虫进入耳朵。或者熊孩子在玩的时候,总是喜欢把一些东西塞进自己的耳朵,当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人的耳道就是一个开放的小孔,有奇奇怪怪的东西“钻”进去的现象并不少见,特别是那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熊孩子!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称为“外耳道异物”。
什么是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即异物误入耳内引起的疾病。本病多见于儿童,将异物塞入耳内。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遗留物体于耳内,或昆虫入耳,工作中意外事故异物溅入耳内。耳道异物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动物类(如昆虫,水蛭、蟑螂等)
植物类(如豆类,谷,麦粒等)
非生物类(如小玩具、铁屑、石子、棉球)
耳朵有异物的表现:
一是听力下降。耳朵里的进入的异物,较小的会被耳垢包裹,随之排出。如果比较大,则会堵住耳道,首先影响的是孩子的听力,也可能会出现耳鸣、耳痛以及反射性咳嗽等症状。
二是耳鸣耳痛。如果是小虫进入了耳朵,由于小虫在耳道内活动(爬行、跳跃、振翅等),往往会出现较重的耳鸣症状,如果孩子自行去掏耳朵,很可能使虫子受到惊吓后咬伤耳道,出现耳痛的情况。
三是耳胀发炎。如果是种子或者其他干燥易吸水膨胀的异物进入了耳朵,它们往往会吸收耳内的水分而膨胀,进而挤压刺激外耳道皮肤,使耳朵出现胀痛的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则可能会导致耳道发炎、糜烂,疼痛的表现也会进一步加重。
耳道内异物进入该怎么办?
一旦确诊外耳道内有异物,首先不必过于惊慌,不可随意应用身边工具来试图取出异物,贸然将棉签、挖耳勺等头端膨大的工具深入耳道内易将异物推向耳道更深处,加重症状,增加鼓膜受损的风险,也不利于后续医生取出异物。而擅自使用细铁丝等自行制作的工具企图钩出异物更是不可取,不熟悉耳道结构将坚硬锐利的物体伸进耳道内极易损伤耳道壁甚至鼓膜,造成严重后果。
确认有外耳道异物进入史或出现上述耳内不适感怀疑有外耳道异物的患者,需及时至耳鼻咽喉科门急诊就诊,经检查确认有耳内异物的,医生将根据异物的性质、形状和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取出方法。
这两类要尽快取出
?昆虫-各种昆虫都可能会进入外耳道。蟑螂是最常见的,它们喜欢温暖,黑暗的环境。活昆虫在耳道中爬来爬去的感觉那只能用”挠心、坐卧不安“来形容了吧。在取出昆虫之前,应使用矿物油、乙醇等限制昆虫的活动,有利于异物取出。有些非常小的虫子,如蚂蚁、小蚊子等,应先将虫子杀死,尽早在耳内镜下取出,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损伤耳道组织。
?穿透异物-可能穿透鼓膜并对中耳结构造成损害的异物需要立即引起注意。棉签,铅笔尖,树枝和发夹最常见。这些异物经常引起疼痛、眩晕、耳朵流脓,甚至听力下降、面瘫。
还有一种异物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就是电焊火花溅入耳道时带入的金属颗粒,它会停留在耳道内的任何部位,如耳道皮肤、鼓膜的表面。有时候颗粒会穿破鼓膜,进入中耳。因为溅入耳道时有冲击力,而且金属颗粒温度较高,会损伤、灼伤组织。遇到这种情况,要尽快取岀异物,预防感染。
外耳道异物的预防
1、发现有异物入耳,医院取出,不要自行盲目挖取,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或将异物推向深处。异物取出后,外耳道应保持干燥与清洁。
2、戒除经常挖耳习惯,加强对小儿的看护,教育小孩不要将细小物体放入耳内。野外露宿者,应加强防护,以防昆虫入耳。
最后,希望大家都保护好自己的耳朵,避免异物进入耳道。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专家科普
不容忽视的小儿鼻炎—汪鹏主任分享
名医记实
耳鼻喉科专家组组长贺良友主任忙碌的一天
案例分享
纠缠孩子多年的鼻窦炎在这里治愈了!
会诊回顾
儿童特需专家门诊圆满成功!备受家长好评
人文服务
爱在温“馨”中绽放——以花之名说爱你!
学科风采
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专业铸就品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