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的耳朵又疼又痒又响,还听不清,赶紧给我看看,我的耳朵是咋了?”
近日,28岁的小伙子李冬(化名)慌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
经过大夫细致的检查,发现李冬得了霉菌性外耳道炎。
“我的耳朵发霉了?耳朵也会发霉,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李冬吃惊地说。
据了解,霉菌性外耳道炎又称真菌性外耳道炎,是由真菌感染性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外耳道炎症,常见致病菌有曲菌(黑曲菌、黄曲菌等)、霉菌(青霉菌、毛霉菌)及念珠菌等。
温暖潮湿的环境
易诱发真菌性外耳道炎
诱因:
人的耳朵还会发霉?小编不禁好奇。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陈平表示,真菌性外耳道炎有以下诱发因素:
第一:真菌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当外耳道进水或者积存分泌物时,对真菌的生长繁殖有利;
第二:外耳道耵聍有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耵聍缺乏,有利于真菌繁殖。
第三:挖耳损伤外耳道上皮,失去保护作用。
第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滴用抗生素滴耳液易合并真菌感染。
第五:早期或轻症病例,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有耳痒;
第六:外耳道脱落上皮和菌丝形成痂皮堵塞外耳道,可出现耳闷胀感、耳鸣和听力减退;
第七:合并细菌感染,可出现耳痒、耳痛、耳溢液。
外耳道深处
会有粉末状或颗粒状堆积物
检查:
陈平表示,患了真菌性外耳道炎,有以下症状:
第一:外耳道深处可见白色、黄色或褐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物堆积;
第二:外耳道可见灰黄色或褐色痂皮,表面附着菌丝体,清理后可见外耳道充血、肿胀或糜烂;
第三:慢性感染,可表现为湿疹样变或苔藓化,严重的可引起外耳道狭窄,甚至病变波及耳廓。
及时涂药,
保持耳道干燥
治疗:
对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陈平表示:
第一:清除外耳道真菌团块及痂皮,局部涂达克宁霜或克霉唑软膏等抗真菌药物。
第二:重症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第三: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挖耳。
经过一周的治疗,李冬的耳朵完全康复。
温馨提示
陈平还提醒大家,真菌性外耳道炎易反复发作,所以平时应做到:
1
管住手,戒除挖耳习惯,避免采耳。
2
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污水入耳。
3
出现耳部不医院就诊。
陈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工作十多年,能熟练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主持和参与市级科研成果多项,并获得多个奖项,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相关阅读:
用两个手指夹住耳朵揉15下,奇迹发生了!
蟑螂钻进耳朵后他聋了!虫子爬进耳朵要这样做,一定要学会
编辑|孔令雅
投稿|(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