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串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致。该病毒有亲神经和亲皮肤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
通常情况下,VZV感染一生只复发一次,不需要服用免疫增强剂。
带状疱疹多发生于患过水痘而有一定免疫力的宿主,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沿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或脑神经节的神经元内,而形成病毒携带状态。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时,如感染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外伤或者过度劳累的时候,病毒活动繁殖而激发带状疱疹,使受累神经节发炎或坏死。同时,病毒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在该神经支配区发生特有的疱疹。
本病长发生于春秋两季,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所支配区域。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受累神经分布区常有灼热、瘙痒、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等。儿童无明显神经痛,老年人神经痛剧烈,甚至在皮疹消退后,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皮疹特点:
①皮疹初起时为片状红斑,继之出现成簇米粒至绿豆大,半球形水疱
②沿周围神经单侧分布
③排列带状不超正中线
④水泡间皮肤正常,疱壁较厚,不易破溃,表面发亮,疱液先透明,后混浊,以后干燥结痂。
症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①深在的持续性疼痛
②刺痛、刀割样痛、电击样痛
带状疱疹是否传染?
带状疱疹在“出现皮疹~皮损结痂”期间(2~3周)具有传染性,遮盖皮损部位后传染性下降。易感人群(<7个月的婴儿,孕妇,老年人,免疫缺陷者等)避免接触带状疱疹患者。
特殊型带状疱疹
①眼部带状疱疹:
发于三叉神经上支,除疼痛外,并可累及眼球各部,甚至引起全眼球眼炎导致失明。发病前有轻重不同的前驱症状,如寒战、恶心等全身不适,数日后在病区出现剧烈的神经疼痛,且有怕光、流泪、皮肤红肿等症状。眼睑皮肤上形成群集性透明小水疱,呈带状排列,继则浑浊形成脓疱,破溃糜烂,终则干燥结痂,一般病程约2周。脱痂后,留下色素沉着之浅在瘢痕。有些病例疱疹化脓形成深层溃疡,合并相应部淋巴结肿大,痊愈后留下永久必瘢痕。
②耳部带状疱疹:
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当膝状神经节受累时,将影响面神经的运动纤维,产生周围性面瘫、耳壳及外耳道疱疹,伴有耳和乳突的深部疼痛。有时还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听力障碍等,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当外耳道疱疹较少时,容易被误诊为中耳炎。单纯面瘫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不典型带状疱疹
①无疹性带状疱疹:只出现神经痛而无皮损,称为无疹性带状疱疹。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出现水疱称为顿挫型带状疱疹。二者均发生在机体免疫功能较强的患者或二次患带状疱疹者。患者不出现水疱,但具有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特点,即单侧性、阵发性、针刺样剧烈疼痛。因无典型皮疹,发生在胸背部时,易误诊为心绞痛、肋间神经炎、胸膜炎等。发生在腹部,易误诊为胰腺炎、阑尾炎和急腹症,屡有腹腔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的报道。发生在下肢,易误诊为坐骨神经痛。无疹型带状疱疹的诊断,基本上是排他性诊断,除分析神经疼的特点外,还须做必要的检查,如胸片、CT、血常规、胰淀粉酶,以排除其他疾病。
②顿挫型带状疱疹:多数患者被感染的皮区都有出疹,最后形成成簇的水疱,但是有极少数患者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者,称“顿挫型带状疱疹”。一些没有皮区疼痛症状的人,也会在出疹时或出疹后几天内出现疼痛症状。极少数患者在前驱期后仅有皮区疼痛,而无皮疹,称为“无疹型带状疱疹”。
主要症状:右侧胸部,腋下及右背部出现丘疹或水疱,阵发性疼痛,临床上容易误诊为胆囊炎,医院就诊。
③坏疽型带状疱疹: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如:年老、患恶性肿瘤或长期使用抗癌药物者,其带状疱疹的皮疹中心坏死,结成黑褐色痂皮,称为坏疽型带状疱疹。个别患者病毒通过血行播散遍及全身各处,产生广泛性水疱,称为泛发性带状疱疹。
④出血性带状疱疹: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性水疱,很快转为血疱。
诊断要点:
①簇集性水疱
②伴有明显神经痛
③呈带状分布
④位于单侧
与单纯疱疹有啥区别?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原则:休息、保护皮损、避免摩擦及外界刺激,积极寻找诱发因素,给予相应处理及治疗,避免接触抵抗力较低的儿童及孕妇。
全身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抗炎、缩短病程、保护局部及预防继发感染。
如何选择抗病毒药?——对因治疗
带状疱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抗病毒药早期(≤72小时)和足量使用,可有效减少病毒含量与毒性,降低带状疱疹严重程度、减少并发症、缓解急性疼痛、缩短治愈时间,对预防带状疱疹后疼痛也有一定作用。
不推荐局部应用抗病毒药,但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应考虑局部使用。
是否可使用激素?
理论上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带状疱疹的扩散。因此,需要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口服或静滴),不宜单独使用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素具有抗炎作用,可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损的愈合时间,但对慢性疼痛无效。常用药物为醋酸泼尼松(强的松):30mg/日,疗程7天;肝病患者可使用泼尼松龙(不需肝脏代谢)。
是否可使用免疫调节剂:
因为带状疱疹都是发生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因此胸腺肽、匹多莫德、脾氨肽冻干粉等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可酌情选用,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是否可使用营养神经药物:
如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等。如甲钴胺是一种神经营养药物内源性辅酶B12,参与脑细胞和脊髓神经元胸腺嘧啶核苷的合成,促进叶酸的利用和代谢,促进卵磷脂合成和神经元髓鞘形成,加速突触传递恢复从而达到镇痛和促进受损神经恢复的作用。
外用药
局部疗法,以干燥、消炎为主,如疱疹未破时可外涂阿昔洛韦软膏;或炉甘石洗剂。若疱疹已破溃,可视情况以3%硼酸溶液湿敷,或新霉素软膏等外涂。另可外用利多卡因凝胶,使用方便,且无全身不良反应。
如何选择镇痛药?——对症治疗
带状疱疹神经痛,可在没有任何刺激性下出现,也可在轻微接触衣服后出现,表现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或针刺样。皮疹愈合后,约10%以上患者的神经疼痛持续4周以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且常伴情感、睡眠障碍,60%的患者有自杀想法。
案例分析
患者,男,52岁。主诉腰间有烧灼感2天,疼痛放射至胸部,触摸疼痛加重。今晨发现该部位出现皮疹。
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检查肾功能正常;既往有冠心病病史。
开具处方:泛昔洛韦、醋酸泼尼松、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和曲马多。
处方分析
虽然冠心病并非阿米替林的绝对禁忌症,但是阿米替林片可引起心脏毒性,有缺血性心脏病和心源性猝死风险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由于该患者有冠心病,而且阿米替林给药剂量偏大,建议更换药物。
另外,口服阿米替林应从小剂量开始(每次12.5~25mg,最大日剂量不超过mg);阿米替林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首剂应睡前服用。
欢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