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外耳道疖治疗专科医院 >> 外耳道疖病因 >> 外科学乳痈

外科学乳痈

 

1.下列最容易导致乳痈的病因是

A.肝郁胃热

B.乳汁郁积

C.感受外邪

D.肝气郁结

E.正气不足

2.导致乳痈发生的主要致病菌是

A.白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绿脓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肺炎球菌

3.治疗乳痈之热毒炽盛证的代表方剂是

A.透脓散

B.瓜蒌牛蒡汤

C.牛蒡解肌汤

D.开郁散

E.橘叶散

4.乳房肿痛,皮肤掀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伴壮热,舌红苔黄腻,脉洪数。证属

A.气滞热壅证

B.热毒炽盛证

C.正虚毒恋证

D.火毒内盛证

E.肝郁胃热证

5.乳痈溃后若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则易形成

A.袋脓

B.乳漏

C.传囊乳痈

D.乳癖

E.乳核

答案解析

1.B

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初产妇乳头破碎,或乳头畸形、凹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结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

2.D

西医认为乳痈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3.A

乳痈之热毒炽盛证的代表方是透脓散加味。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蒲公英等;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鲜芦根等。

4.B

乳痈之热毒炽盛证的证候有乳房肿痛,皮肤掀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壮热,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5.C

若乳痈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亦有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者。

细目二乳痈

要点一乳痈的病因病机

1.乳汁郁积

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初产妇乳头破碎,或乳头畸形、凹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结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

2.肝郁胃热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郁而化热,形成乳痈。

3.感受外邪

产妇体虚汗出受风,或露胸精乳外感风邪:或乳儿含乳面睡,日中热毒之气便入乳礼,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痛。

西医认为本病多因产后抵抗力下降,乳头破损,乳汁淤积,细菌沿淋巴管、乳管侵人乳房,维发感染而成。其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要点二乳痈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1.初起

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脉滑数。

2.成脓

患乳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雀啄样疼痛,皮色愀红,皮肤灼热。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至乳房红肿热痛第10天左右,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按之应指有波动感,穿刺抽吸有脓液,有时脓液可从乳窍中流出,全身症状加剧。壮热不退,口渴思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3.溃后

脓肿成熟,可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若脓出通畅,则肿消痛减,寒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亦有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者。

在成脓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过用寒凉中药,常可见肿块消散缓慢,或形成僵硬肿块,迁延难愈。

要点三乳痈的治疗

乳痈治疗当以消为贵。郁滞者以通为主,成脓者以彻底排脓为要。对并发脓毒败血症者,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1.辨证论治

(1)气滞热壅证

证候:乳汁郁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苔薄,脉数。

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乳汁壅滞者,加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等;肿块明显者,加当归、赤芍、桃仁等。

(2)热毒炽盛证

证候:乳房肿痛,皮肤掀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壮热,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透脓散加味。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蒲公英等;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鲜芦根等。

(3)正虚毒恋证

证候: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治法:益气和营托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2、外治法

(1)初起

乳汁郁滞致乳房肿痛、结块,可用热敷加乳房按摩,以疏通乳络。先轻揪乳头数次,然后从乳房四周轻柔地向乳头方向按摩,将郁滞的乳汁渐渐推出。

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外敷;或用鲜菊花叶、鲜蒲公英、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或用六神丸研细末,适量凡士林调敷;亦可用50%芒硝溶液湿敷。

(2)成脓

脓肿形成时,应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袋脓,并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若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吸穿刺抽脓或用火针刺脓。

(3)溃后

切开排脓后,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脓拔毒,并用药线插人切口内引流,切口周围外敷金黄膏。待脓净仅有黄稠滋水时,改用生肌散收口。

若有袋脓现象,可在脓腔下方用垫棉法加压,使脓液不致潴留,若有乳汁从疮口溢出,可在患侧用垫棉法束紧,以促进愈合;若成传囊乳痈者,也可在疮口侧用垫棉法。

若无效可另作一切口以利引流;形成乳房部窦道者,可先用七三丹药捻插入窦道以腐蚀管壁,至脓净改用生肌散、红油膏盖贴直至愈合。

要点四乳痈的预防与调护

1.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开水或肥皂水洗净乳头。乳头内陷者,可经常提拉矫正。

2.乳母宜性情舒畅,情绪稳定。忌食辛辣炙博之物,不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3.保持乳头清洁,不使婴儿含乳而睡,注意乳儿口腔清洁;要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积滞,可用按摩或吸奶器帮助排出乳汁。

4.若有乳头擦伤、皲裂,可外涂麻油或蛋黄油;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5.断乳时应先逐步减少哺乳时间和次数,再行断乳。断乳前可用生麦芽60g,生山楂60g,煎汤代茶,并用皮硝60g装人纱布袋中外敷。

6.以胸罩或三角巾托起患乳,脓未成者可减少活动牵痛;破溃后可防止袋脓,有助于加速疮口愈合。

编辑:神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fm.com/wadzz/11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