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相信大家对“霉菌”这种微生物并不陌生,“长霉”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常能见到,如家中蔬菜瓜果“长霉”了,制作乳腐时也可见到“起霉”的豆腐,那您可曾听说过耳朵里也能长出“霉菌”呢?
这其实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病,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此种疾病的相关知识。
一、耳朵“长霉”了,这是种什么疾病呢?
此种现象主要见于耳鼻喉科常见疾病—霉菌性外耳道炎,又称真菌性外耳道炎。
霉菌性外耳道炎主要是指霉菌通过某种途径侵入外耳道,或者是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特定条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发炎症状。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外耳道瘙痒不适,夜间尤甚,耳道胀闷堵塞感,听力下降,合并有细菌感染时还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时流白色黏液等。当我们使用耳镜检查时,即可看到外耳道“发霉”了,见到乳白色真菌菌团或绒毛状菌丝,即可诊断。
二、霉菌性外耳道炎,常见的感染途径有哪些呢?
1.条件致病
外耳道中正常亦有真菌存在,但其需在特定条件下才可致病,如经常游泳者,由于外耳道进水,易使外耳道潮湿易堆积分泌物,真菌较易滋生繁殖,从而易引发此疾病;或患有外耳道炎症、中耳炎等的患者,耳道屏障受损,也更易感染霉菌病。。
2.不良卫生习惯者
常有人触摸发霉物质后,未清洁双手而又触摸外耳道者,易造成“霉气”入耳;或有人触摸双脚后又触摸外耳道,造成“脚气”入耳;或有人长期反复自行挖耳,使外耳道耵聍腺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外耳道正常防御功能受损,而易患真菌病。
3.爱好采耳者
现如今,采耳已然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消遣方式,但如采耳用具携带霉菌,直接入耳操作易造成霉菌的感染,如未消毒彻底,更易造成顾客中的霉菌传播。
4.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如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真菌。
三、霉菌性外耳道炎,如何治疗呢?
当您出现上述症状:外耳道瘙痒,耳道胀闷堵塞感,听力下降,耳道疼痛,时流黏液时,请及时于耳鼻喉科就诊,医者会在专业的视频耳内镜下将菌团痂皮清理干净,如若难以清理时可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耳浴,待菌团溶解,在进行冲洗,之后在予以涂抹抗真菌药物,门诊定期复诊换药,直至恢复正常,如右图所示。
四、霉菌性外耳道炎,如何预防呢?
1.保持外耳道干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避免经常挖耳,如已有外耳道炎或中耳炎患者尽量避免游泳、避免污水入耳;
3.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4.清淡饮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科室简介
医院耳鼻喉科滇池院区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眩晕规范化诊疗云南基地依托单位,滇池耳鼻喉科负责人秦琼副主任担任云南基地主任,团队骨干医生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科室设备完善,多年来一直开展以眩晕为主的电测听、声导抗、电子喉镜、前庭功能检查的专业检测,并结合中西医治疗手段进行眩晕、耳鸣耳聋和前庭康复等的综合治疗。此外,滇池耳鼻喉科同北京医院、医院、广州中医院、成都中医院等全国重点耳鼻喉科室都保持长期的交流,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更多的经验及技术支持。以下为名科室特色疗法:
?眩晕、耳鸣耳聋综合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多样,疗效显著。
?过敏性疾病的中西结合治疗,效果显著
?扁桃体烙治法;扁桃体灼治法。
?特色喉针:治疗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咽异感症。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敷贴疗法。
?中西医结合前庭康复治疗。
?住院部常规疾病手术治疗。
科室专家介绍
秦琼,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云南省第五批优秀青年中医
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郭兆刚教授传承弟子
现为IAPA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终生会员;中国耳内科协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世中联眼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医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委,云南基地主任。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分会眩晕专家组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健康教育协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眼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云南省治未病分会委员;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耳鼻咽喉教研室副主任;医院纪委委员;医院滇池妇科党支部支部书记。医院滇池耳鼻喉科科室负责人。
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耳源性眩晕(如耳石症诊断及复位、梅尼埃病中西治疗、前庭神经元炎、突聋伴眩晕等疾病)、耳鸣耳聋、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儿童腺样体肥大等耳鼻喉科常见病。
门诊时间:
滇池院区:每周一、二、五上午
光华院区:每周三上午
作者简介
和莹
医学硕士,住院医师,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大学。现从事于医院滇池院区耳鼻喉临床。
门诊时间:滇池院区:每周四下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