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一件心爱的物品?
无论你是8岁的孩子、还是18岁的少男少女、又或是已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甚至到了耄耋之年,想起那件心爱之物你依然觉得温暖,你依然觉得自己还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哪怕那辆玩具小车再也跑不起来,哪怕那个旧毛绒玩具已经破到不像样……
在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中国有没有可以对那些十几年的旧毛绒玩具进行修复的地方?
在这个问题下,有很多人提到了医院……
From:二更君
朱伯明家住上海,三年前他开了一家特殊的“医院”。这是一家没有药品没医院,只有一名“医生”,来看病的是有污渍、老旧或者有破损等问题的毛绒娃娃。
关于医院,有人是这么描述的:
“如果说这位师傅是修理工,我觉得无法完整表达师傅的细心与技术;如果说是医生,可能也少了点对娃娃的那份感情。用一个最贴切的描述,那就是艺术家吧。”
在”中国有没有可以对那些十几年的旧毛绒玩具进行修复的地方?“这条提问下有很多评论,大多数是求朱师傅的联系方式,有人说“我的小熊猫26年,毛都掉的差不多了,我爸我外婆连我自己都补过,现在都没办法修补了”,也有修复好的人留言“我的娃娃也修复了,非常感谢伯伯”。
医院里“患者”都是毛绒娃娃朱伯明十几岁时就会用缝纫机了,他说那时候五口人只有五张布票,只能做一件衬衣和裤子,一寸布都不能浪费。
每一个被送过来的毛绒娃娃,都要在朱伯明的”手术台“上经历一番“治疗”。针线、剪刀、镊子就是主治医生朱伯明的工具,修复一个娃娃不简单。
第一时间要画下娃娃的“三视图”和UG图,记录下最初的样子,因为如果修复不好,还要还原到最初的模样。光是清洗就不容易,朱伯明绞尽脑汁才找到一款中性的清洁产品,在不伤害原来的毛绒组织的前提下洗干净。
每一步工序朱伯明都要和娃娃主人确认,常常要和他们发几百张照片和视频。每天8点起床,凌晨1点才能完成工作。72岁的他也想过安享晚年,但只要看到娃娃他就忍不住再做下去。
1
?向左滑动查看治疗后的娃娃?
2?向左滑动查看治疗后的娃娃?
3?向左滑动查看治疗后的娃娃?
4?向左滑动查看治疗后的娃娃?
5?向左滑动查看治疗后的娃娃?
6?向左滑动查看治疗后的娃娃?
7?向左滑动查看治疗后的娃娃?
来修玩偶的人们是不舍、遗憾,更多的是感恩来修玩偶的人们,都喜欢叫朱伯明为“朱伯伯”。因为他们把陪伴多年的娃娃当作家人,而朱伯伯也同样把这些娃娃当作家人给它们“治病”。每天晚上,朱伯伯会给娃娃们排好位子,盖上小毛毯,轻轻说一句:“困觉了,你们妈妈说睡觉要盖被子。”也许有人对这样的感情无法感同身受,但每个人30岁时、60岁时,在他感觉时光流逝、年老孤独时,一定会想起四岁又或是几岁时,爸爸给她买的一个毛绒娃娃、或是朋友给的一辆玩具小车……这些想起来都是漫长岁月里最温暖的存在。因为拥有毛绒娃娃的人们,把它们当作真正的朋友。因此朱伯伯这位“主治医生”并不好当,很多人并不要求修复的和全新的一样,他们常常给朱伯伯一张照片,希望他能修复地跟照片中一样。第一位“患者”
是儿子的毛绒娃娃
朱伯明的儿子小时候有个玩具小熊,很多年后,儿子问他:我的明明呢?才知道儿子给毛绒娃娃取名叫明明,朱伯明这才意识到,以前陪伴儿子的时间太少了。为什么有修复毛绒娃娃的想法?毛绒娃娃会修好,那段日子不会再回来,但对家人的愧疚之心好像能因此平复一点。在离开前
她对着娃娃猛亲了几十下
当时一个妈妈带着女儿送娃娃过来,她跟我讲好怎么修补后,在离开前,这个30多岁的妈妈亲了这个娃娃几十下,当时她六岁的女儿都看懵了,扑闪着大眼睛,好像是说:”妈妈都没这么亲过我“,那个画面让我一直记到了现在。小孩终有一天会变成大人,但如果可以,希望你偶尔还能当个小孩。每一个被修复的毛绒娃娃背后,都有属于它的故事和情感。他们把毛绒娃娃当作最忠实的朋友和倾诉对象,他们把各种情绪讲给这些毛孩子听,生活的压力得以舒缓,也感受到了理解和温暖。明天就是感恩节,感谢那些曾陪伴我们的人,感谢那段温暖的时光,哪怕怀揣着遗憾和不舍,哪怕曾迟疑过,也感谢自己这一路从不曾忘记,那顽固地向往着温暖和追求着幸福的自己。有没有哪个物品对你来说很有意义?点击下面这张图片说说这个物品背后的故事愿我们都能从中找到一些回忆和温暖↓↓↓
你的物品故事
即有机会被选用在二更的文章中
故事一经被选用后
二更君都会送上50元暖心红包~
↓↓↓
撰文/qiqi
设计/蒙蒙、张阔运营/项18
部分图片由嘉宾朱伯明授权提供
点亮“在看”藏在娃娃背后的是我们心中的柔软↓↓↓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