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外耳道疖治疗专科医院 >> 外耳道疖常识 >> 母乳喂养,肠绞痛,黄疸,湿疹helli

母乳喂养,肠绞痛,黄疸,湿疹helli

 

刚出生的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健全,如何从饮食、护理等各方面正确护理呢?来看爱你的大姐整理各大网站,知名儿科医生的护理总结:

一、注意事项

1、婴儿任何用药必须遵医嘱,成人用药很多可致婴幼儿残疾甚至死亡。

2、夜晚开灯睡觉降低孩子免疫力,婴儿生后要逐渐适应正常生活环境--白天光线亮且相对嘈杂;晚上教暗且相对安静。千万不要做成白天拉窗帘、蹑手蹑脚;晚上婴儿房通明(建议弱光墙角小夜灯,夜间护理的准备)。

3、10月内宝宝禁止摇晃,伤害大脑,严重可致脑出血和轻微脑震荡。

4、特别不要生后捆绑孩子任何部位。随着孩子生长,双小腿会逐渐自然变直。

5、任何时候,避免面部遮蔽,以防止新生儿窒息。

二、美国儿科学会关于母乳的推荐方法

注:AAP为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AcademyPediatrics)的简称。

1、每天8-12次母乳喂养;

2、每次喂养完至少一侧乳房排空;

3、孩子喂哺时,可听有节律的吸允和吞咽声;

4、出生头两天,婴儿至少排尿1-2次;

5、如果存在粉红色尿酸盐的尿,应在出生后第三天消失;

6、出生后第三天开始,排尿次数应在6-8次/24小时;

7、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

8、每次大便应多于一大汤勺;

9、第三天后每次可排软黄便4(量多)-10(量少)次;

三、新生儿哺乳

新生儿出生后要尽早且尽可能多地吸吮妈妈乳房,吸吮越早、吸吮越多,越利于乳汁分泌。此间,不要给孩子喂水。但应监测体重变化。

生后几天的婴儿,只要每天能接受至少8次喂养;每次喂养时能听到孩子吞咽的声音;每天能见到婴儿排尿,颜色不是粉红色尿酸盐结晶尿;排便已是黄色或淡黄绿色便;出生后体重下降未达出生体重的7%,就说明妈妈乳汁已充足,应坚持纯母乳喂养。如果必须添加配方粉,应是每次母乳喂养后添加。

喂养婴儿不是定时喂养,应按需(饥饿需)喂养。不要担心健康婴儿睡觉期间会出现低血糖等问题。特别是应逐渐养成婴儿夜间逐渐睡长觉的习惯。刚出生的婴儿,需求喂养没有规律;大约两周后逐渐形成2-3小时为周期的喂养。婴儿清醒期间,喂养间隔会短;睡眠时喂养间隔会长。

提到婴儿出生后第一口应接受母乳,很多家长就抱怨这是不可能的,因孩子刚出生,妈妈还没母乳,孩子饿了怎么办?其实,正常婴儿出生后体内储备的能量会坚持2-3天。刚出生婴儿多哭闹,是为了促使肺内液体回吸收,因胎儿肺内充满液体。生后哭不一定是因饿,而是因肺内液体还未排净,需要"哭"来增加呼吸。出生后体重下降出生体重的7%才需额外添加配方奶。婴儿生后应尽早吸吮妈妈乳房,可刺激乳房尽早产生乳汁,还会吸吮乳房获取乳头、乳头周围皮肤和乳管内的细菌,促进婴儿肠道菌群建立。母亲分娩后多不会马上分泌乳汁,但正常新生儿体内的棕色脂肪可提供生后72小时内婴儿所需能量。

过早喂养配方奶不仅可造成过敏前期——致敏的出现,还可通过喂养"安抚"婴儿,减少刚出生婴儿哭闹这种"关爱"方式,影响了肺内液体的吸收(因婴儿出生前肺内充满液体),容易造成新生儿肺炎(肺内液体过多,加上呼吸道为开放器官,病菌进入附着于过多肺内液体上,增殖导致感染)。由于刚出生的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健全,过早添加配方奶粉、过早使用抗生素、家庭内环境过于干净至近乎无菌地步,都会导致感染性疾病明显减低的同时,免疫系统相关性疾病的发病趋势明显增多。

新生儿出生后环境中的细菌和霉菌逐渐随着吃奶、接触等动作进入婴儿体内。绝大多数婴儿不会出现霉菌感染。如果母乳喂养前妈妈用消毒巾擦拭乳头或过于干净的配方奶喂养会导致细菌进入体内过少,霉菌大量繁殖,出现鹅口疮。由于霉菌的天敌是细菌,所以在使用制霉菌素同时服蜜哺七联益生菌。

医院都会碰到过敏孩子,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第一口奶是奶粉的婴儿,真让人揪心。为何生后要立即给配方奶呢?!只要婴儿生后体重下降未低于出生体重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否者,过早配方奶喂养会致多少婴儿牛奶过敏,今后鼻炎、哮喘的机会明显增多。

宝宝睡觉要及时给小宝宝翻身,刚吃完奶右侧位,半小时后左侧位。

母乳成分由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多偏稀,而且次数也偏多。这种现象不属于腹泻,是正常现象。根本没有"生理性腹泻"的说法。

如何喂养最为"干净"?婴儿刚出生后,吸吮妈妈乳房时,首先接触到的是妈妈乳头上的需要氧气才能存活的需氧菌;继之是乳管内的不需要氧气也能存活的厌氧菌;然后才能吸吮到乳汁。生理母乳喂养过程是先喂细菌再为乳汁的有菌喂养过程。母乳喂养的有菌过程与现在家庭的干净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如何判断吃饱?

不论书上,网上,还是经验上,对婴儿进食都有一推荐量,但并不意味是必须遵守的"法定量"。每个孩子有着自己的实际接受量,衡量进食量是否合适的标准,应是孩子每次主动接受量;进食后舒适度;排便状况;更重要的是生长结果。只要自主进食后,无不适且生长正常,就说明此量婴儿可接受。

只要每次喂养能自然间隔到2小时左右,就说明孩子能吃饱。婴儿饥饿的早期表现是动作增多、逐渐不安,然后才是哭闹。若突然哭闹,可能与肠胀气、排尿便等有关。

婴幼儿知道饱吗?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吃得不够多,可稍吃多点又怕积食。孩子知道"饱"和"饿",新生儿都是如此。吃饱后偶尔有吐奶或呕吐现象,属发育中正常现象。若常出现,属胃食道反流,应咨询医生。仅为预防溢奶或偶尔呕吐就限制进食量,不可取。每次喂奶/饭,要让孩子吃饱。从新生儿开始,孩子就能够知道"饿"和"饱"。家长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当发现孩子出现动作增多,精神不集中,就意味着孩子饿了。当孩子拒绝进食时,就可认为孩子饱了。让孩子多体验"饥"和"饱",对养成良好的进食非常有益。

五、拍嗝

宝宝吃完奶后,慢慢立起来,可以让宝宝的头靠在大人的肩膀上,立一会儿通常自己会打嗝。可以用手做成中空掌的形状,轻轻拍上后背。或者再把孩子放平一会儿,再立起来。这个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窍门。如果不拍出来,宝宝很容易溢奶。

六、溢奶

婴儿有溢奶现象,多是生理性食道下端和胃贲门口比较松弛,在腹压增加时出现的返流现象。多不需特别治疗,几个月内逐渐减轻直至缓解。但在溢奶期间,可将床面变成15°的斜坡,选择右侧卧可有效减少溢奶。

注意:不是枕高枕头,而是全身形成15°。

可调节倾斜度数的新生儿专用床。

七、新生儿洗澡

是否应给新生儿天天洗澡?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与家长的经验、室内温度等因素有关。但有一点需提醒家长,婴儿皮肤娇嫩,洗澡时不要频繁用浴液。不要听信这样的说法:每天洗澡用浴液,澡后再涂婴儿油。婴儿皮肤本身的油脂对其皮肤最好。用温水洗澡,间隔使用浴液。

每天给宝宝洗澡并不麻烦,但是也要注意局部的清洗,包括小pp和脖子下面,尤其是小pp,尤其是女孩。每次拉粑粑之后,用湿纸巾从上往下擦,女宝宝千万注意不要把粑粑粘到前面的地方,之后用清水流水洗pp,洗完后用纱布沾干晾一会,不用任何护臀霜,保持pp干爽就不会红pp的。注意不要用纱布搓皮肤,一定沾着擦,小孩子的皮肤薄,总使劲擦也会红pp给宝宝洗澡时会避开肚脐的地方,洗澡后用脱脂棉签消毒肚脐周边,晾干再把肚子那儿的扣子扣上,注意千万不要把结痂的地方碰掉。

八、脐部护理

婴儿生后断脐,残端很快干燥呈蘑菇样,遮住脐带根部,致一些分泌物不易排出,造成局部感染,出现黄色/血性分泌物。每日清理新生儿脐带残端,不是仅局限表面,应清理到脐带根部。由于脐带残端已失去神经控制,因此清理时不会出现疼痛。一般两周左右脐带会脱落。脱落后,再坚持清理几日。

护理方法:洗澡后要将脐带周围的水吸干,可用75%的酒精消毒脐带部位;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脐带.如果脐带脱落后伤口不愈合有渗血或脓性分泌物医院治疗。

九、黄疸

很多母乳喂养婴儿,新生儿黄疸可持续3-4个月。只要生后一周内婴儿,黄疸水平不超过mmol/l(17mg/dl),就没有必要接受蓝光治疗。一周内婴儿的黄疸水平是否需照光的指征与生后天数有关。不要因为存在不严重的黄疸,就轻易暂停母乳喂养、轻易接受不应该的配方粉、轻易服药退黄。

新生儿黄疸指数不高于14就没有任何风险,特别是纯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可持续2-3个月,可继续母乳喂养,没有必要暂停母乳或进行特别治疗,也不影响预防接种。这种情况称为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缺少一种酶有关,但不会对婴儿有不良影响。只有黄疸指数超过17,才需考虑蓝光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是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多(因胎儿期处于高红细胞水平)、肝脏功能不成熟、肠道排泄慢等原因所致。照光、增加喂养都会有效。光疗是非常安全的方式。多吃奶,多排便,就可促使胆红素快速排出体外。黄疸期间配合使用蜜哺七联益生菌可以有效的帮助胆红素排出体外。

十、纯母乳要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在促进骨骼发育方面有重要意义。正常婴儿每天需国际单位。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少,所以推荐每天补充国际单位。配方粉喂养也要补充,一般宝宝满两周后就可以添加维生素AD。

十一、痘痘与疹子

新生儿脸上出现的痘痘,既与捂热有关,也与生后戒断来自母亲的激素有关,称为新生儿痤疮。建议保持婴儿面部干爽,特别是母乳喂养后用柔软面巾纸蘸干婴儿面部。再有,适当使用润肤露,也有帮助。但是,必须避免捂热。婴儿穿盖应该比成人少些才是。护理得当了,再有就是几周的等待新生儿身上红色、高出皮肤的红疹应是新生儿红斑。分布于躯干或四肢,不伴痒感,与干燥空气、浴液等刺激有关。婴儿生前泡在羊水中,生后暴露于空气中,皮肤受干燥刺激。胎儿身上覆盖一层胎脂,能很好保护皮肤,生后不需立即用浴液将其去除。新生儿红斑多于3-7天自行消失,不需药物治疗。

婴儿的皮肤非常娇嫩,容易出现红疹。出疹的原主要因与局部过热、不透气有关。母乳喂养时婴儿脸部与母亲乳房紧密接触,喂养后就容易出现热疹。喂养后用柔软的纸巾或毛巾擦拭婴儿脸部,可减少红疹出现湿疹又称为特异性皮炎,其表面粗糙,基底发红,伴有脱屑和渗出。主要由过敏所致。小婴儿湿疹多由于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蛋白过敏所致。使用外用药物只能暂时缓解湿疹的皮肤表现,不是治疗湿疹的关键。首先去除过敏原才是关键,其次配合使用蜜哺七联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屏障,有效杜绝过敏的复发。但是,诸位朋友必须注意,不是婴儿身上的任何红疹都是湿疹。

十二、体温

对新生儿来说,体温不超过37.5度都是正常。由于新生儿包括大脑在内的脏器功能不成熟,自身控制体温能力有限,稍裹多些,体温会升高,又是可达38度。建议给新生儿包裹不要过厚。

十三、肠绞痛

生后3周至满4-6个月内的婴儿最常见婴儿肠绞痛。主要是胃肠发育不成熟,配方粉喂养儿更多见。表现肠胀气、易哭闹、睡眠不安、易打嗝/吐奶、排便费劲但大便不干、喜抱/趴着但不喜平卧、排气多但生长正常。与惊吓、缺钙等无关。

有效治疗方法:护理人员不要过于紧张;白天宝宝多趴着;尝试蜜哺七联益生菌;

6个月内婴儿不明原因哭闹,特别是定时哭闹,应首先考虑婴儿肠绞痛。此间,进食正常,往往因哭闹引起家长错误认识为频繁饥饿致使喂养频繁,出现生长常超重。

十四、排便

只要生长正常,排便次数和性状无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fm.com/wahl/10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