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疖是外耳道软骨段皮肤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胳腺所致,是一种多发病,夏季更为多见。外耳道疖又名局限性外耳道炎,为外耳道软骨部毛囊感染所致。多为单个,亦可多发。主要症状为剧烈的、跳痛性耳痛,张口、咀嚼时尤甚,常向头部放射。全身多有不适感或体温升高。若疖肿较大阻塞外耳道时可有听力减退,疖肿破溃则症状减轻。
外耳道疖如何分类
外耳道疖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此外,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易反复发作。
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外耳道疖发生在外耳道,表现红、肿、痛,范围不过2cm直径。化脓后其中心处先呈白色,触之稍有波动;继而破溃流脓,并出现黄白色的脓栓。
脓栓脱落、脓液流尽后,局部可以消肿愈合,有的外耳道疖无脓栓(所谓无头外耳道疖),自溃稍迟,需设法促使其脓液排出。面外耳道疖常较严重,红肿范围较大,且容易伴有寒战发热和头痛。鼻、上唇及周围(称“危险三角区”)的外耳道疖,加重或被挤碰时,病菌可经内毗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引起颅内化脓性感染,可有发热、头痛、呕吐、意识失常等。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外耳道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外耳道疖,称为外耳道疖病。与病人的抗感染能力较低(如有糖尿病),或者皮肤不洁且常受擦伤(如有的小儿)相关,但也有原因不明者。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