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是肌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皮肤上出现红肿疼痛的炎性小硬块,随处可发生,俗称“热疖”。疖病变比较轻浅,一般只需外治,患者不妨在家尝试自疗。外用药西药:疖子初起可用碘酒涂搽局部。如果疖子大了,可用呋喃西林或酒精棉球消毒,然后在疖子上再搽些消炎膏,如红霉素软膏或金霉素软膏,每日2~3次。中药:六神丸或..[详细]
切开后置小纱条或橡皮条引流(1)在起病初期或疖肿未成熟时,可采取局部热敷、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及超短波理疗,每天3~4次;用蘸有10%鱼石脂甘油小纱条置外耳道内,每天更换1~2次对本病的治疗,应视病情分别采取: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因该部位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详细]
4.胡桃仁50克,食油100克,冰片少许。将胡桃仁食油炸枯,滤渣取,加入冰片,以其油浸润小纱布,塞入外耳道疖肿处,每日1换。主治外耳道疖肿。3.新鲜野菊花30克,黄连适量,上药煎成浓汁澄清,冲洗外耳道。每日3~4次,7~10天为1疗程。主治耳疮。6.黄芩、黄柏各12克,加入麻油中浸泡24小时,置入铁..[详细]
长效磺胺1克,每日1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单位,每日2次,肌肉注射2.未溃者,局部热敷,超短波或红外线照射局部涂用玉露膏、金黄膏或10%鱼石脂甘油,或4%硼酸酒精滴耳若脓已成熟,而未自溃者,切开引流(应予无菌操作)1.磺胺类和抗菌素治疗【西药治疗】已溃破者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然后取消毒棉条蘸九..[详细]
体虚者治宜健脾养阴中医称本病为疖,分为暑疖、蝼蛄疖、疖病3方1 蒲公英粥下一页2(3)疖病,症见多个疖在一定部位或全身各处反复发作,此愈彼起,日久不愈治宜祛风清热利湿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夏秋季较常见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好发部位为头面、颈后背、臀部、会阴、腹..[详细]
如果已患疖子,可用草药洗敷,既简便,疗效也很好祖国医学认为,婴幼儿禀质稚弱,脏腑娇嫩,抵抗外邪的能力差,易为病邪所侵如果暑热天气婴幼儿居处通风差,室内闷热,或护理不当,皮肤不洁,毛孔闭塞,体内之热不能外泄,内外热毒交阻于皮肤,就会产生疖肿另外,婴幼儿哺食过饱和过饥,哺喂无定时定量;母亲乳汁过浓或过于..[详细]
尖头手术刀一把,纹式血管钳一只,眼科无齿镊一把应保持切口处的引流通畅,每日换药,更换引流条,清除肉芽脓液直至脓液排尽,感染控制为止外耳道毛囊及皮脂腺感染形成疖肿成熟未破者2、切口内放置小橡皮引流条引流,外加纱布覆盖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必须作纵形切口,不可作横形或环形切口,以免耳道狭窄适应证不..[详细]
同外阴毛囊炎一样,外阴疖肿也是由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多因患外阴毛囊炎、皮脂腺周围炎后,炎症向深部发展。开始为局部皮肤出现结节,根部较硬,红肿热痛明显。逐渐地,结节化脓变软,形成脓肿。患者疼痛明显,并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疖肿可发生一个,也可以多个同时发生。如果外阴疖肿反复发作,应注意有无糖尿..[详细]
作法穴针刺,用泻法,留针15分钟,每日治疗1次主穴:神道透至阳艾灸配穴:手三里、养老、风池、曲池、委中以主穴为主,据症选加配穴,颈项部疖加风池,面部疖加手三里,发热加曲池等阿是穴用艾卷回旋灸,或隔蒜隔姜灸,艾炷底径0.6~0.8厘米,高1~1.2厘米,成锥形,蒜片或姜片厚如硬币灸的时间与数不拘,痛灸..[详细]
活动的耳垢,可用耳镊或耳钩取出若耳垢过硬,将外耳道完全阻塞,可用3%碳酸氢钠液滴耳,每日4—5次,待耳垢软化后,再用耳道冲洗器将其洗出方法是用温水以大号注射器或用灌洗皮球接上塑料管,向耳道顶方向注入水流,这样就越过耳垢,将其自内冲出耳垢栓塞可有耳闷、耳鸣和听力减退,有时耳部有发胀和疼痛,尤其是有水进..[详细]
掏耳朵不良习惯危害严重!干、湿耵聍导致耳部不舒适之时,应当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部就医,而五官科医生也须在照明的情况下,凭借耳镜及各种专业器械对其进行钳除、钩捏及清理.原则上是防止损伤耳道皮肤和继发耳道疖肿。“掏耳朵”这个不卫生的习惯在国人中形成已久,一些老的理发师常常将挖耳当成理发之中的必定程序,殊..[详细]
已经化脓的,须疖肿成熟溃破,脓液流出,才能逐渐愈合用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绿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饮用,也有助于预防疖子的发生在暑天也可以少量服用六神丸疖子初起时如黄豆大或梅子大,发红,发热,又肿又痛,逐渐向四周扩大数天后,在中央出现一个黄白色的小脓头,溃破出脓后就逐渐愈合但是往往这里好..[详细]
(4)若全身伴有发热不适者可给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如青霉素8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复方新诺明1.0g,每日2次,口服。中医称本病为“耳疖”、“耳丁”,病机为热毒凝聚,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药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15g,公英15g,天葵12g,地丁12g,野菊花15g)水煎服。中药局部..[详细]
此病在成年人中最为常见【病理】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是被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有两种类型:一是局部感染,如疖或脓肿;二是全面性感染,可影响到整个外耳道外耳道皮肤操作(如挖耳或异物)和浸渍(药液刺激、脓液、水液等)极易导致感染济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详细]
外耳道疖是指耳道软骨部毛囊的化脓性感染病变症状主要为耳痛,疼痛剧烈者可放射至同侧头部;严重者可导致耳根部红肿牵拉耳廓可致耳痛加重,检查外耳道可见耳道外段肿胀、充血、触痛明显,如疖肿化脓穿破则可见胧液流出多因挖耳引起耳道皮肤损伤、感染所致;全身衰弱时如营养不良、慢性肾炎、糖尿病等亦可发生牛皮癣产生的原..[详细]
干、湿耵聍导致耳部不舒适之时,应当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部就医,而五官科医生也须在照明的情况下,凭借耳镜及各种专业器械对其进行钳除、钩捏及清理.原则上是防止损伤耳道皮肤和继发耳道疖肿掏耳朵不良习惯危害严重!外耳道人们称之为“耳朵眼”,是外耳的一部份,为一盲端性的管道;内端是鼓膜,由皮肤、软骨和骨性组织..[详细]
【西药治疗】1.磺胺类和抗菌素治疗。长效磺胺1克,每日1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单位,每日2次,肌肉注射。2.未溃者,局部热敷,超短波或红外线照射。局部涂用玉露膏、金黄膏或10%鱼石脂甘油,或4%硼酸酒精滴耳。若脓已成熟,而未自溃者,切开引流(应予无菌操作)。已溃破者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然后取消..[详细]
外耳道疖是外耳道软骨段皮肤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胳腺所致,是一种多发病,夏季更为多见。外耳道疖是外耳道软骨段皮肤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胳腺所致,是一种多发病,夏季更为多见。外耳道疖又名局限性外耳道炎,为外耳道软骨部毛囊感染所致。多为单个..[详细]
耳疖的治疗,即要全身用药,还要局部用药,坚:持按时用药很重要.另外,在疖种;早期,可用热毛巾敷于耳部,有帮助炎症消散作用。 1.西医药治疗:耳疖的治疗,即要全身用药,还要局部用药,坚:持按时用药很重要.另外,在疖种;早期,可用热毛巾敷于耳部,有帮助炎症消散作用。疖肿如破溃出脓,应及时清洗,以免脓痴堵..[详细]
中医认为,本病宜清热解毒、泻火利湿,方用五味消毒饮。对湿邪偏重者,宜加茯苓、白术、地肤子;以健脾利湿。 1.戒除挖耳恶习,防止污水入耳。2.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宜清热解毒、泻火利湿,方用五味消毒饮。对湿邪偏重者,宜加茯苓、白术、地肤子;以健脾利湿。3.全身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用镇..[详细]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