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二十四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我们倡导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学习耳科及听力保健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爱耳护耳意识;社会各界全面营造关爱、帮助听力残疾人的社会氛围。
Q:什么是听力下降?
A:很多人认为听力下降(听力损失)就是什么都听不见,完全处于无声世界。实际上听力损失是有严格分级标准的,从噪声下交谈可能有困难(轻度听力损失)到听不到言语声和大部分环境(完全听力损失)都属于听力损失/听力下降都属于范畴,因此听力损失≠全聋,出现“听不清、打岔、需要重复”就是听觉系统给您的重要提示,您可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此外,轻度听力损失或者单耳听力损失,日常生活中很难自我发现,需要通过专门设备、专业人员协助您早期发现,才能及时止损。
Q:成年后需不需要听力筛查?
A:需要。
成年人也需要定期进行听力筛查。成人听力筛查主要采用纯音听力筛查技术,通过分别测试双耳Hz、Hz、Hz和Hz的听阈判断是否存在听力损失的风险,并对风险人群予以健康指导,从而提高全人群的听力保健意识,有利于减少甚至避免听力损失所带来的危害。
Q: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
A:改掉有损听力的坏习惯。
1.避免长期、过度地暴露在音量过大的环境中。如KTV、设备噪音较大的工厂、建筑工地等。
2.减少耳机使用时间。千万别戴着耳机睡觉。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长时间听耳机导致听力受损的现象,专家建议大家,在使用电子设备听音乐时遵循“60~60~60”原则,也就是戴内置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3.情绪稳定、规律作息。情绪不稳定、生活不规律都有可能影响到内耳循环系统,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
4.改掉掏耳朵的坏习惯。挖耳勺等异物会破坏外耳道皮肤,引起外耳道损伤、出血、感染,导致外耳道炎和外耳道湿疹。
(来源:云南健康教育)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