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我们一起进行一个游戏吧?
请看下面动图。↓
能知道《新闻联播》说的啥吗?
没看出来吧?那换一条。↓
能知道阿妹都唱了啥吗?
有点难吧?
(对作为阿妹的铁粉小编来说难度都非常大)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生活没有了声音,将会变成什么样?可能连最简单的日常交流都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听不见,所以不能说,更别谈获得知识…缺少了教育,对人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然而这就是听障儿童的世界
其实7周岁以下的听障儿童只要及时接受治疗,他们都有机会回归有声世界,像健听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一样与人相处,一样快乐成长。
全国爱耳日年月日:是第17次国际爱耳日。此次爱耳日活动主题确定为:医院出生的婴儿都要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检测。初筛是在出生后48小时,复筛是在出生后4天。筛查过程简便,宝宝熟睡下操作,不会有任何惊吓或者痛苦。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听力筛查不通过也不代表孩子一定会耳聋。实际上有很多因素会干扰检查结果。比如,胎儿出生之前如果羊水误吸到中耳腔中,就会影响检查结果。此外,耵聍(耳屎)堵塞也会导致筛查结果异常。
不少初筛不通过的孩子可能复筛就通过了。如果复筛还不通过就需要做听力诊断,还有希望通过。全套听力诊断检查,包括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听性脑干诱发电位,还有40Hz相关电位检查等等。做这些相对复杂的检查,有时需要给孩子使用一定的镇静剂,让孩子在熟睡状态下配合检查,避免一些干扰因素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但无论是初筛、复筛还是之后的听力诊断检查,都是非常安全的,家长不用担心。
建议二:先天性耳聋可预防,婚前检查要重视
先天性耳聋大部分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建议广大青年朋友一定要去做婚前体检,如果自身耳朵不太好,或是近亲中有耳朵不好的,建议抽一点血,做耳聋基因的筛查,可以基本判断你是否携带常见的耳聋基因,这样就可以早期预防。另外,怀孕期间如果得了病毒感冒、风疹,或是高烧,一定及时到产科或是遗传生理科进行咨询,尽量在孩子出生前得到预防,或是采取相应措施。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也会影响宝宝听力。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郭发育不全、外耳道闭锁或狭窄、中耳畸形,而内耳发育多为正常,需要通过耳郭再造和听力重建手术来治疗。内耳发育异常也会导致宝宝听力损伤。如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是一种越来越被广泛认识的隐性遗传性听力障碍性疾病,约占儿童和青少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1%~1%。耳蜗发育畸形,可为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疾病,也可为非遗传性因素,如风疹病毒感染、接触放射性或某些化学物质;以及服用致畸药物等。
建议三:新生儿护理重细节,防止急性中耳炎
正常宝宝出生一个月后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听觉,这个阶段不宜接受较大声音刺激,给孩子洗澡、洗头时要特别注意别让污水灌进耳道,以预防外耳及中耳炎的发生。在后期引起听力下降的原因中,急性中耳炎是最常见的,这是由于宝宝咽鼓管较成人短、平而宽,且咽口位置较低,鼻咽部分泌物及致病微生物易经此侵入中耳;小儿机体免疫功能差,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小儿中耳免疫机能发育也不成熟,局部防御能力不强造成的。
哺乳时母奶过于充足,压力太大,婴儿头稍低,乳液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以致造成急性中耳炎甚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而影响听力,所以要做到正确喂奶和喂水姿势,要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姿势。
建议四:感冒后突发耳闷要重视
另外一种非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也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听力的疾病。其特点是中耳腔内积有液体,这种病目前多数人认为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得这种病的孩子有的在感冒后突然出现,有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常以耳闷、听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少数儿童自述有轻微耳痛,儿童多表现为听话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把电视机音量开得很大,学习成绩下降等,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家长忽视,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或伴随终身。
建议五: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可视情况去摘除
由于中耳还常常受到“左邻右舍”的威胁,如鼻和咽部的疾病,包括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所以为了保护中耳的健康,还必须积极治疗这类疾病。因此临床上在摘除患儿肥大的、反复发作的扁桃体或腺样体后,不仅感冒的机会少了,而且原来反复发作的中耳炎也痊愈了。
建议六:耳毒性药物黑名单,用药之前细咨询
对耳朵来讲,许多药物具有强烈的毒性,长期或一次性大量使用,或患儿对这种药高度敏感,都可引起听觉障碍。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等,这些药物主要造成听神经损害。由于小儿在使用这些抗生素时,不能正确反映早期中毒症状,极易误诊或漏诊。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有了它,我们才享受到曼妙的音乐、倾心的交谈。地铁里听歌、长时间“煲电话粥”、用硬物掏耳朵、经常泡吧或去KTV……都会损伤你的听力!今天,第17个全国爱耳日。关爱耳朵,保护听力,远离最伤耳朵的十个习惯↓↓转给你关心的人!
01class边走边听耳朵伤不起医生建议:手机随时随地可以播放音乐,现在很多人喜听刺激激烈的音乐,且把音量调到最大,走路、坐车时,都习惯戴着耳塞,这对耳朵损伤很大。外耳道既可收音、保护耳朵,还有将外来的高音缓冲的作用,耳机的音量过大时,会对人体内耳黏膜和毛细胞损伤,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听力,患上“感音性耳聋”。另外,长期边走边听,听力会比正常的老年人听力下降来得早一些,建议音量较高时不要连续收听一两个小时以上。在临床上排除遗传性、先天性、药物性等原因外,很多耳聋就是“边走边听”惹的祸。0class乱掏耳朵易惹疾病医生建议:外耳道发炎的人,绝大部分是在生活中习惯掏耳朵引发的,在街道上提供掏耳朵的店面掏耳朵,容易引发感染。耳朵有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脱落,耳朵的结构很复杂,要用专门的耳镜才能观察到,如果盲目和经常掏耳朵刺激耳屎分泌,还可能损伤鼓膜,造成穿孔,也可能引起外耳道阻塞毛囊和其他耳病。耳朵内的耳屎平时不用掏,耳屎偏多时,它会在人吃东西的时候、讲话的时候,自然地掉出来。如果结块了,医院清理。自己掏耳朵,因缺乏消毒,会把肉眼看不到的霉菌带进耳道,引发疾病。0class乱打耳洞存在隐患医生建议:打耳洞普遍古今中外,一般在耳垂上打耳洞没有太大问题,耳垂肉和血液丰富,很快就会恢复。但是,近年来在耳朵软骨上打耳孔的越来越多,耳朵软骨上面打孔很可怕,其软骨皮肤薄、血液循环不好,耳朵上软骨一旦被刺破,会使人体的血液循环出现问题,进而影响人体免疫系统,使细菌很容易进入人体,造成感染,甚至出现溃烂等情况,而且一旦溃烂,一般药物医治不了。此外,大部分人扎耳眼都是在一些小店进行的,如果不注意消毒,也容易造成感染的可能,包括感染乙肝、艾滋病等病毒。04class噪音污染损伤耳蜗医生建议:长期接触高分贝的噪音就会损伤到感觉神经,耳蜗器官受到长期、过量的刺激后,细胞组织就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对内耳听觉感受器神经末梢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在噪音较大的娱乐场所,如KTV、酒吧、施工工地等,一般个月以上,听力明显下降,如果不发现早治疗,时间长了就难以恢复,建议不要长期进入噪音大的场所,如果工作需要,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时,最好戴上抗噪音耳塞。经常接触噪音的人最好定期检查听力。年月日是第十七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