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外耳道疖治疗专科医院 >> 外耳道疖诊断 >> 掏耳朵是个危险活儿科学掏耳需要技巧每

掏耳朵是个危险活儿科学掏耳需要技巧每

 

耳朵痒了,很多人会习惯性地用棉棒、挖耳勺等掏一掏,觉得很舒服。可日本大学医学部耳鼻喉科的专家们却发出警告称,掏耳朵是个危险活儿,频繁掏、工具使用不对或力度掌握不好,极易损伤鼓膜。专家们表示,科学掏耳其实很需要技巧。

耳屎(医学上叫“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分泌物,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会随着人们的咀嚼、说话或打哈欠等动作而自行脱落一部分。耳屎中含有免疫球蛋白A,能抑制耳道细菌滋生。若一点耳垢都没有,反而容易引发感染,诱发外耳道湿疹或外耳道炎。除了防止细菌滋生,耳屎还能起到屏障作用,抵御小虫子进入耳道,防止造成意外的鼓膜损伤。

相反,过度掏耳朵会戳伤鼓膜,或把耳垢推入耳道深处造成“耳垢栓塞”,引发听力障碍。还会因过度刺激皮脂腺,导致油脂分泌量过多,使耳垢越掏越多。

因此,掏耳朵千万不可太频繁,每个月1次即可,最多不要超过两周1次。工具最好选用棉棒,不要用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挖耳勺,其质地较硬,外耳道皮肤又相对娇嫩,皮下组织少,容易被划破而引发溃烂、感染。具体方法是:轻轻地将棉棒头拽蓬松,以防缠绕过紧的棉棒划伤耳道,然后耳朵朝下,用其沿外耳道画圈转动,力道要轻柔,深度不要超过1厘米。

另外,指甲缝易藏匿细菌,平时最好也不要用手指掏耳朵。(来源生命时报)

小伙伴们~!回复2-5个字的关键词可迅速找到你想看的健康信息哦~例如:苹果、中医、减肥等。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长按识别







































中科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
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fm.com/wazlyy/81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