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遗传有一定关系的过敏性体质为病理基础,过敏原多从消化道摄入,此外不良的刺激以及护理不当常常是诱因。由于具体病因不易确定或难以祛除,所以本病慢性经过,反复发作,时重时轻。起病大多在生后1~3月,6个月以后逐渐减轻,大部分患儿常在一岁左右断乳后逐渐自愈。
婴儿湿疹的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色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泡,可有渗出、糜烂和继发感染,病情较重者可蔓及颈部、背部、四肢,甚至可以泛发全身。由于剧烈瘙痒,患儿常烦躁不安,夜间哭闹,影响睡眠,到处搔抓。经过适当治疗缓解后,红肿渗出减轻,渐变为结痂和鳞屑,痒感也减轻。这时如果有诱因存在或者受到不良刺激又可急性发作,如此反复。由于湿疹的病变在表皮,如果不并发严重的感染,愈后不留瘢痕。
婴儿湿疹应给予综合性治疗:
⑴饮食管理:如果怀疑为牛奶过敏,可较久煮沸,使其蛋白变性,可以减少过敏原,必要时可用豆浆代替牛奶,哺乳的母亲饮食宜清淡,暂停吃蛋类、鱼虾,因为饮食中过敏物质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
⑵药物治疗: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非那根等,合并感染者全身使用抗生素,急性湿疹泛发时可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⑶局部治疗:根据不同病期的皮疹,可采用湿敷,外搽软膏或霜剂治疗。
⑷日常护理:不用过热的水、肥皂清洗婴儿皮肤。切忌搔抓,因为搔抓不仅可加重湿疹,还可造成皮肤损伤后增加感染的机会,最好把指甲剪短,或用纱布把小儿的手包起来。婴儿衣着宜宽大,以吸湿性好,柔软的棉织品最合适,合成纤维、毛织品或深色衣着对皮肤有刺激,容易引起过敏。婴儿内衣要勤换,生活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湿疹较重时不宜预防接种,以免加重症状。
怎样治疗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是皮肤的一种过敏性疾病,有外耳道湿疹的小儿多数都有面部湿疹;但也有少数小儿由于奶液或洗澡水流进耳朵,未及时清洗,久之刺激局部皮肤。也可发生外耳道湿疹。
在外耳道湿疹的急性期,孩子感觉外耳道灼热、刺痒,继之发生疼痛,于是可表现为烦躁不安,用手抓耳,如有继发感染可发热。检查外耳道可见局部红肿、糜烂,有黄色液体渗出,可结痂。此后逐渐转为慢性,表现为外耳道皮肤增厚、脱屑。
本病常迁延不愈,且没有特效药,不易治疗。因此,首先应去除过敏源。如吃牛奶的婴儿应尽早添加米汤、糕干粉、代乳粉,4—5个月后尽早添加辅食,改为以饭食为主;较大的儿童应少食鱼、虾、鸡蛋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注意外耳道的保护。耳道内如有脓液和耵聍时,应采用3%双氧水洗拭干净;也可用医生开的滴耳药液清洗。但用滴耳药液不可过勤,每日只能滴l一2次,以免刺激局部使湿疹加重。局部也可外用40%氧化锌油、雷佛奴尔氧化锌软膏、醋酸肤氢松软膏涂擦,但不可过多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