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马旺水库和李家庄水库而下的五龙河上游的两条支流,在柴沟村西南相汇,向北流去,经过刘家村、柴北村、邱家大村、西店等村的交界,便进入一马平川的原呼家庄镇所辖区域。解放战争时期,这一带被中共高密县委、高密县民主政府辟为“呼镇区”,而位于五龙河中游西岸、北距柴沟村约10里的大沙坞(清朝宣统元年印刷的《高密县乡土志》称“大沙窝”),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为呼镇区委驻地,呼镇区的共产党负责人陈景华常住该村,他和区长牟建华等人,带领部分干部和区中队队员,在大沙坞及附近的赵家老庄、王家沙坞、尤河头、白庙子以及胡家村、单家庄、沙岭子、朱家屯等若干村庄,奋力播下革命火种,坚持对敌斗争,使呼镇区红旗屹立不倒,成为挥动于反动县政权胸前的一把尖刀。
(原呼家庄镇所辖区域图示)
去年11月的一天,笔者前往大沙坞采访,找到了认识陈景华的王瑞先。老人90岁,记忆力尚好。他回忆,陈景华,大高个子,长模势脸儿,穿一身便衣,挎一把盒子枪。有个跟班的青年,叫王子凤,是大沙坞庄的,使一支长枪。陈景华领着贫雇农开笆棍子会,斗争地主,斗争了四五个人,有打煞的。王瑞先强调,这些人有的算不上是地主。有个叫王子高的,家里的地被贫雇农分了,他不在庄上住,后来让八路(即解放军)虏了去,就当了八路,还挣(立)了功。(按:解放战争初期和中期,高密县参加解放军的,不全是贫雇农,也有一些中农和地主、富农子弟,如柴沟后村的地主邱义斋,就把两个儿子邱铁成和邱铁笔送去参军,其中邱铁成牺牲于淮海战役,被评为烈士。)
(大沙坞街景)
王瑞先的老伴叫张玉兰,娘家是张家墩。她插话:“俺在张家墩,没听说地主挨打。”(按:当时张家墩属城郊区,紧靠平日公路,处在敌我对立的第一线,土改时,区、村干部和工作队员对待地主的态度或与别的村庄有所不同。)
王瑞先说:“俺大大(父亲)早死了,姐姐揍了媳妇,俺娘俩过日子,一亩地也没有。”陈景华带着工作队来了后,他加入了儿童团,站岗放哨,出操时喊操。后来,还乡团跟随国民党军队反攻,打进大沙坞,杀了几个土改积极分子。年春节期间,王瑞先领着16个青年排高跷。陈景华叫他扮成一个区干部,给结了童婚的判离婚,为了让他扮得像,还解下身上的“盒子皮”(枪套)给他,让他斜背着。他走在高跷队的头里,跑跷的时候,时不时用手拍拍胯骨上的“盒子皮”,引来了老少爷们很多观众的目光,他颇有些得意。王瑞先回忆,当时大家伙叫陈景华“陈会长”;陈景华住在贫农王巨良家里,王巨良的媳妇在村里当妇救会会长。
(王瑞先老人讲述往事)
据史料载,年秋,陈景华任呼镇区各救会长(按:后任区委书记),带领工作队在五龙河中游两岸开辟新区,经常住在大沙坞贫农王巨良家,与王巨良一家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陈景华住下后,有空就帮王巨良干农活,打扫天井,挑水,还与王巨良和其老伴王施氏拉呱,说共产党和八路军是来帮穷人闹翻身的,并分析穷人为什么受穷的道理,强调穷人只有“噶伙”起来、齐起心来,才能不受欺负,才能过上好日子。王巨良和老伴没有文化,但陈景华说的理儿他们听得入耳入心。王施氏看着陈景华等人没白日带黑日,舍上命,为穷苦人办事,很是心痛,有时揍点好吃的饭,蒸个瓤子饼啦,烙个烧饼啦,包个“鼓扎”(水饺)啦,不给自己的孩子吃,也要留给陈景华他们吃。
年的一天,陈景华的腿上长了个大疖子,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还疼得呲牙嘴。王施氏听说用艾子烟烤炙能治疖子,就挪动着小脚,到坡来割来一捆,晒干了。后晌睡觉前,来到陈景华住的那间屋,先用板凳垫起陈景华的脚,将他的腿悬空起来,再用用拿着点燃的艾子,在疖子的下部慢慢转来转去,用艾烟给陈景华进行烤炙。看着像母亲一样的大婶这般伺候自己,陈景华转过头去,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在王施氏一连数天的照料下,陈景华腿上的大疖子很快消退,他又能背上盒子枪,出去工作了。
年秋,随着国民党发动对胶东的“九月攻势”,还乡团反攻倒算,到处搜查、抓捕共产党的地方干部。为了不使还乡团摸清情况,陈景华从王巨良家转移,到另一处堡垒户住下。不久的一天晌午,王巨良之妻王施氏上街,去一店铺买东西,在店铺里,听到一个乡邻跟店主,头挨着头嚓诂,称今天到呼家庄的一个亲戚家出门,晌午头在一块儿哈酒,那亲戚在还乡团当个小头目,哈酒哈多了,红着脸告诉他,今日后晌下半夜,也可能是明日一露明,还乡团要到大沙坞抓陈景华,听到砸门声、枪声,可不要慌张,不用“跑反”,在家安安稳稳困觉就行。他们说得挺近乎,王某氏到了眼前,才发觉有人,不嚓诂了,而且脸色一变。王施氏已听了个大概。她不动声色,该买东西买东西。一出了店门,她紧挪动着小脚,回了家,叫闺女王桂荣立马偷着去找陈景华报了信。陈景华正在新的房东家开会,看到一头汗的王桂荣进来了,脸上带着满是着急的神情,打了个手势,不让王桂荣先说话,马上停止开会,把王桂荣领到天井的一处僻静处,小声问怎么回事,王桂荣遂小声地把经过一说。当后晌快半夜的时分,陈景华带着通信员转移到附近另一个村住下。
转移前,陈景华把一些不能随身携带的重要文件交给王施氏保存。陈景华走后,王施氏用自己的一个小木箱装上文件,和王桂荣一起,悄悄地来到场院里,挖了一个土坑埋了,并捧来一些沉土撒上,做好伪装。第二天一大早,还乡团上百号人,全副武装,扑进大沙坞,抓陈景华,没抓到,找文件,也没找到。几天后,陈景华带着区中队,打回大沙坞,来到老房东家,王施氏和王桂荣把文件起出来,交还了他。陈景华握着王施氏的手,激动地说:“婶子!太谢谢你们了!没有您一家子帮助,俺哪还有今天?”没上过学的“庄户媳妇”王施氏第一次被共产党的干部握着手,脸“腾”地成了红布,她赶紧往回撤手,羞得连句客套话也没说出来。
日前,得知笔者寻访陈景华当年在呼镇区工作的情况,高密三中的丁尚宏老师(我们曾共事)通过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