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的嵇女士嘴唇上方长了一颗米粒大小的痘痘,她随手挤掉后,嘴唇红肿左脸肿胀,最医院ICU重症监护室。
护士长回忆起当时情景,呼之不应,昏睡状态,呼吸和心率都比较快,大小便失禁,情况比较危急。
经医生诊断,嵇女士是危险三角区感染造成的海绵状静脉窦炎。
生活中,很多人或许因为上火,会在面部这个
三角区域内长痘痘。
或许你觉得这十分影响美观,随手便把它消灭掉了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看似简单地一挤,
可能会引发生命危险噢!
那这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
才会这引发可怕的意外呢?
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面部危险三角区,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通俗的说是从鼻根到两口角,这个区域是公认的危险区域当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这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易在面前静脉内形成血栓,影响正常静脉血回流,并且逆流至眼上静脉,经眶上而通向颅内蝶鞍两侧的海绵窦,将面部炎症传播到颅内,产生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的严重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的血管丰富,构成深、浅两个静脉网,互相吻合,但没有静脉瓣,血液既可以向心回流,也可离心反流。因此,面部尤其是两侧口角至鼻根部位,即被医学上称之为“危险三角区”,在这个部位发生感染(如疖、痈等)后,若随意搔抓、挤压、挑破、热敷及意外损伤等,都可导致炎症迅速扩散。因为挤压疖、痈时,可使脓液和静脉内含细菌的栓子进入颅内海绵窦,引起颅内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当面部尤其“危险三角区”发生疖肿,早期可用2%碘酊涂抹患处,连续数次,保持局部清洁,疖肿通常可逐渐消散;如疖肿增大,周围红肿或唇痈初起,这时局部应外敷中药,常用的有二味拔毒散、玉露散或地丁草等,敷在疖顶周围,每日2次至3次,可促使炎症消退;如系唇痈,可在硬性浸润区敷用六合丹;若脓头溃破,或有脓栓形成时,局部应加用高渗盐水纱布持续湿敷,以利引流;如脓栓阻塞,引流不畅时,可在破溃孔处加用少量化腐丹,以促使坏死组织溶解,脓栓液化脱出。
在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痈局部处理中,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切忌搔抓,更不能挤压,严禁过早使用挑刺、切开等方法,以免炎症扩散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只有在急性炎症完全控制,感染十分局限,已形成明显的皮下脓肿,又久不破溃时,方可在尽可能小的创伤条件下,切开脓肿表面的皮肤,以利引流,但仍不能挤压,以防脓液挤入血管,经血行扩散,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颅内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等危及生命。
若不小心弄破了,我们该怎么办?
1.及时采取消毒消炎的措施,可以选择外用碘伏擦拭;
2.在痘痘完全褪去之前尽量多喝热水,少吃煎炸热毒的食物;
3.若出现头痛发热等不适状况,医院就医检查,以防万一。
希望大家能够忍住躁动的双手,避免
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