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家庭早教指导经验;
用心培养孩子成长!陪伴父母成长!
到底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常见的说法是给了爸爸妈妈们错误的引导呢?又有哪些是一定不能仿效的呢?
1一:忽视家电噪音
生活中有一类噪声源尚未引起大家的重视,那就是家用电器产生的噪声。据测定,在离人1米距离内,音量放大的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的声级可达60-70分贝;电风扇为42-60分贝;电冰箱为34-50分贝;洗衣机转动时马达声为60-70分贝;电吹风为55-90分贝;电动剃须刀为47-60分贝;音响的声级可高达90分贝。 可见,有时家用电器的噪声不比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低。要使家庭降低或避免噪声的危害,在选购家用电器时应尽量不要把发出噪声大的电器放置在同一室内,看电视、听音乐时声音不要开太大,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呆在噪音大的家电房间。
2听得见摇铃的声音就说明宝宝听力正常
就像我们的视力有1.5和0.8之分一样,我们的听力也是分等级的:正常、轻度聋、中度聋、重度聋、重重度聋。对于中度聋的宝宝,小的声音他可能听不到,但是大的声音他能听见(比如摇铃,它的声音就比较大,而且它声音的频率非常高),再比如鞭炮的声音,可能重度耳聋的宝宝也能听到。但是对于中度聋和重度聋的宝宝来说,人们普通的交谈声他们是听不到的。
3出生时的听力筛查通过了,以后宝宝的听力不会有问题
首先,新生儿听力筛查仅仅是一种筛查,它不能保证%准确,可能会存在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问题。另外,即使宝宝初次筛查的结果是正常的,也不能保证宝宝今后的听力发育一定没有问题。因为宝宝的听力发育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情况,比如患上脑膜炎、使用耳毒性药物、严重黄疸等等。所以,父母的细心观察与直觉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随时 一旦自己的宝宝听力筛查没能通过,父母往往会非常焦虑和不安。实际上,我们首先要对听力筛查结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除了前面说到的筛查结果不能保证%准确以外,宝宝没能通过听力筛查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宝宝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或者是由于耳道狭小或堵塞影响了声音的传导(比如在新生儿早期,羊水或异物可能堵塞耳道),还可能是环境噪音过大或宝宝不配合(活动或哭闹)导致的。所以,如果首次筛查没有通过,父母也要保持冷静,但必须带宝宝进行复查。如果42天复查时仍然没有通过,需要到指定机构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以便作出明确诊断。
5乱挖耳朵
许多父母认为宝宝的耳屎对宝宝有害无益,所以常常动用诸如牙签、棉签、耳勺等器具去掏宝宝的耳屎,而且一定要掏干净为止。但是小宝宝的外耳道还远没有发育成熟,而且外耳道由于大多呈扁平缝隙状,不容易操作,加上耳内皮肤很娇嫩,经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轻者掏伤耳内皮肤而引起炎症,生疖长疮,严重的可能会把鼓膜捅破,导致宝宝听力损伤。实际上,少量的耳垢不仅不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影响、让宝宝感觉不适,反而可以防止水、病菌、小飞虫等对宝宝耳朵的侵袭。所以宝宝的耳朵里只有少量耳垢时,一般不需要清理。
父母注意:声音超过85分贝可造成损伤!
噪音大小的衡量标准是用分贝为单位,我们日常普通谈话声为30-40分贝,高声说话为80分贝以上,大声喧哗或高音喇叭为90分贝。40分贝以下的声音对儿童无不良影响;超过70分贝的噪音会对小儿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当达到80分贝时,儿童就会感到吵闹难受;如果噪音经常达到80分贝,儿童会产生头痛、头昏、耳鸣、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85分贝以上的声音就会对婴幼儿的听力有损伤,严重者甚至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
各种有声有色的电动玩具,在启发孩子智力的同时,过大的声响,可能对孩子听力造成音伤害。米教宝贝提醒,在购买宝宝的玩具时,一定要仔细挑选,切勿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幼儿。下面一组玩具噪声测试数据可大致反应儿童所面临的玩具噪声污染:
玩具机动车发出的噪声在10公分距离内为82-分贝;
大型音乐枪在公分距离内的噪声值为74~分贝,最大可达-分贝;
一种经过挤压会吱吱叫的空气压缩玩具在10公分距离内的音量可达78-分贝;
鞭炮在3米距离以内的平均噪声值达-分贝;
载人电动玩具车的声级最高,达74-97分贝,这类玩具车多出现在公园或大型商场等处的儿童游乐场所;
惯性儿童玩具的声级最低,为52-81分贝。
——End——
米教宝贝让父母
每天学一点!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