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黄莲吧,下面让小编来给您讲述下该药材的作用吧。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作用1、抗溃疡: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2、抑制胃酸分泌: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3、保护胃粘膜: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阿司匹林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4、抗炎镇痛: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5、抑菌: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黄连的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尤长于清中焦之热,治疗由于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或配黄芩干姜半夏如半夏泻心汤。配石膏,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
2、湿热泻痢本品为治疗泻痢的要药,单用有效。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善清胃火可用于治疗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黄连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眉野连等同属多个品种的根茎。亦称川连、鸡爪连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燥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9克;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浸汁用。
治癌效验:本品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要药。(《名医别录》)曰:“治五脏冷热,久下泄游脓:....调胃厚肠,益胆。”(《本草正义》)谓本品:“又苦先入心,清涤血热,故血家诸病,如吐衄溲血、便血淋浊、痔漏崩带等症,及痈疡斑疹丹毒,并皆仰给于此。”临床常用治食管癌、原发性肝癌子宫颈癌、白血病、外耳道癌、中耳癌等癌瘤中属火毒內盛或湿热壅阻者。
治食管癌
黄连、半夏、白豆蔻、人参(另炖)、茯苓、竹茹各6克,生姜水煎,每日1剂饮服。(《奇病广要》)
治原发性肝癌
黄连、牛黄、郁金、水牛角、栀子、朱砂、雄黄各30克,冰片、麝香各7.5克,珍珠15克。以上诸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3克,金箔为衣,蜡壳贮藏。成人病重体实者,每次1~2丸,凉开水送下,病重者酌量,每目2~3次。(《抗癌中草药大辞典》)
治子宫颈癌
1诃子、硼砂、黄连、乌梅各6克,麝香0.12克,2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60克,土茯苓、贯众、薏苡仁、山药各30克,金银花、紫草根、丹参各15克,当归12克,青皮9克。将1方各药共研细末,过筛,最后加入麝香,制成外用散剂。将阴道洗净后,将药粉撒布于癌灶处,隔日换药1次。2方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抗癌中草药大辞典》)
治白血病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朱砂、当归、大黄、芦荟各30克,龙胆草、青黛各15克,木香1.5克。诸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成人如赤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生姜汤送服,每次20粒;或水泛为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四川中草药通讯》)(3)]
治恶性淋巴瘤
黄连、铜绿、芙蓉叶、黄柏、大黄、五倍子、乳香、没药铅丹各30克,大青叶60克。研为末,用麻油调和外敷,每日1次(《抗癌植物药及其验方》)
治外耳道癌、中耳癌
黄连30克,明矾15克,加猪胆汁30克,阴干后再研为细粉,每取适量吹入耳内,每日1~2次。(《肿瘤的诊断与防治》)
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用得着的时候,那就存起来吧,同时也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们,相信它的真的能帮到大家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