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异物的病因
1.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儿童玩耍时将小玩物如豆类、纸团等塞入耳内。2.成人亦可发生,多为挖耳或外伤时遗留小物体或小虫侵入等。3.医疗操作不慎,遗留纱条、棉球等。4.异物种类可分为动物性(如昆虫等)、植物性(如谷粒、豆类、小果核等),及非生物性(石子、铁屑、玻璃珠等)3类。
5.劳动时异物入耳。
外耳道异物的症状
因异物大小、种类而异。小而无刺激性的非生物性异物可不引起症状。
(1)非膨胀性异物停留在外耳道内可无症状,或因刺激外耳道有不适。 常以手抓挠患耳,若因感染引起疼痛,则可伴哭闹。儿童不会诉说。(2)膨胀性异物停留在外耳道内,遇水体积膨胀,会很快引起患耳的胀痛或感染,疼痛剧烈,儿童哭闹不止,也会用手抓挠患耳。(3)活的昆虫进入外耳道,患者常奇痒难忍,可有疼痛和反射性咳嗽。(4)有些异物存留在外耳道内,患者或家长并不知道,等到因感染流脓方来就诊;有的被耵聍包绕形成耵聍栓塞。(5)一般情况下,异物位置愈深,症状愈明显,靠近鼓膜的异物可压迫鼓膜,发生耳鸣、眩晕。甚至引起鼓膜及中耳损伤。
外耳道异物的检查
外耳道异物一般用耳内镜检查多能发现,但有时因异物刺激,患者本人或家长自己试图取异物损伤外耳道,致外耳道肿胀,看不清异物。如有明显异物史,应仔细检查。另外,在外耳道底壁和鼓膜下缘的交接处比较深陷隐蔽,细小的异物可在此存留并被隆起的外耳道底壁遮挡,检查时,要格外小心。
外耳道异物的治疗
据异物大小、性质和位置决定取出方法,确诊异物后原则为尽量取出,否则将并发感染。伴急性炎症者宜控制炎症后再取。活动而不膨胀的小异物,可用生理盐水将异物冲出,但外耳道、鼓膜有损伤或穿孔禁用。
1.昆虫类异物可先滴入香油等,使其死亡或用2%丁卡因等滴入,使其麻醉或瘫痪后再冲洗或镊取。
2.圆球形异物可用环形刮匙或异物钩等小心沿外耳道壁,经异物周围间隙伸达异物后方,转动器械,钩住异物后将其拉出,忌用镊子或钳子挟取,以防推入深部,嵌在峡部或损伤鼓膜。3.已泡涨的异物可先用95%乙醇滴入,使其脱水缩小,再取出。4.细小异物可用冲洗法冲出。5.嵌顿性异物,应在麻醉条件下取出,有时尚须做外耳道切口方能取出。6不合作小儿可在短暂全麻下取出。7.异物过大或已进入骨部深处,难以从外耳道取出者可做耳内或耳后切口取出。8.取出异物后,外耳道皮肤有破损或炎症感染者,按外耳道炎处理。
外耳道异物的预防
1、要常教育孩子不要把小东西向耳朵里乱塞2、成人必须戒掉用火柴杆及牙签之类掏挖耳朵。3、有了异物之后,医院里由医生取出。4、取出异物之后的耳道,要注意保持其干燥与洁净。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