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上、公交里、马路上,我们一定见过不少戴着耳机,专心听歌听书的人,甚至为了有个好睡眠,不少人选择听着轻音乐小憩一会儿。我们听过这样一个说法:戴耳机一个小时,耳道内细菌会繁殖倍。专家实验显示:这个说法言过其实,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戴耳机细菌确实会在耳道内迅速繁殖。
耳机究竟有多脏?
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分裂时间一般20~30分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佩戴了一个小时耳机,细菌最多繁殖近5倍。使用了一年的耳机,表面细菌含量是新耳机的40倍。为了验证耳机里的细菌,我们准备了两副耳机,一副是新耳机,一副是已经使用了1年的耳机。将装有新耳机的取样液标注为3号样品,旧耳机的取样液标注为4号样品。接下来将这两个样品送到检疫局的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培养检验。
新买耳机样品与使用一年的耳机样品的检测结果
检验结果为,3号新买耳机样品的计算结果只有50cfu/ml,也就是说每毫升液体里面有50个左右的细菌,而4号使用一年的耳机样品的检测结果是在cfu/ml,每毫升液体里大概有个细菌。
虽然耳机上附着的大部分细菌对人体不会有影响,但对于体制比较弱的人要格外注意,细菌感染后,容易引起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瘙痒,甚至有些听力下降等情况。因此一定要将我们的耳机定期消毒,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用沾有酒精的棉签在耳机内外擦拭一遍即可。
戴耳机骑车跑步最危险
耳机线缠绕在其脖子处
此外,在跑步时尽量不要佩戴耳机,因为耳机本身会对外耳道产生一定的摩擦,跑步时摩擦会加重,佩戴不合适的耳机更容易造成擦伤,易致病或细菌感染。在骑车时更不能佩戴耳机,一方面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影响从而误导我们对鸣笛声的判断,万一发生了危险事故,耳机的绳带又将成为伤害我们的利器。
日前淮安一16岁少女骑电动自行车外出时,一边骑车一边用耳机听歌,在骑行过程中,不慎与前方一辆电动自行车碰撞,让她连人带车摔倒在地,可怕的是,在摔倒过程中,由于她的双耳带着耳机,连接在手机上的耳机线缠绕在其脖子处,被割伤喉咙,好在没有割到动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夜骑戴耳机更为危险,据南京警方统计,一个月间因夜骑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纠纷达95起,其中戴耳机听音乐引发的事故占了六成。
听歌入睡真的放松了吗?
在北京做销售的王先生因为工作压力大,睡眠质量一直很差,听说听轻快安静的纯音乐可以让人放松,迅速进入睡眠,于是养成了睡前戴耳机听轻音乐的习惯,用这个方法睡眠确实有所缓解。但是没过多久,他发现耳朵时常有持续不断的轰鸣声,听东西总是不太清楚,以至于后来精神状况越来越差,出现了持续性的头晕目眩。经过医生的音叉检查和纯音测试,发现他的听力已经比常人下降了40分贝。
王先生的情况仅是听耳机睡着引起的,还有就是更不要边充电边使用手机,最好把手机放到离床较远的地方,否则,突然的短路事故会透过耳机夺走你的生命。
据调查她那晚听音乐时手机还在充电,结果充电器与手机连结处出现故障发生短路,引发意外外面越吵耳机声音越大
歌后彭佳慧在慈善基金会“梦的声音”关怀听障公益会上透露,作为歌手要时常参加演出,因为长期戴耳机导致她的听力受损,有时拿下耳机,会晕眩长达十分钟。彭佳慧直言:一开始不知道是耳朵受损,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职业伤害,所以现在都尽量调小耳机的音量分贝。
我们知道在公交、室外特别是地铁里,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会对人的耳朵产生一定的压力,外界的嘈杂让我们不自觉的调高耳机的音量,有强度的声音不断地撞击我们的耳膜,就会造成毛细胞的损伤。医院耳鼻喉科的专家指出,听力受损的过程一般都是悄无声息的,因为人的听觉范围非常大,一般的损伤暂时影响不到我们与他人的沟通,也很难引起人们的警惕,但是再过十年、二十年,就会过早地跨入了听力下降的人群里。
耳蜗上感受声音的毛细胞数量在我们出生时就已经固定了,损伤一个就少一个,是不可逆的。一旦受损,就会造成语言识辨力下降,听得见别人在说话,却听不懂具体说什么内容。目前,突发性耳聋在高级知识分子以及都市白领中发病率很高,除了精神压力过大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忽视对听觉的保护。
你的耳机发出的是乐音还是噪音?
耳机的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有些高频范围能达到分贝如果可能,尽量用头戴式耳机取代内耳式耳塞,因为耳塞式耳机比耳垫式耳机的音量高5.5分贝。40-60分贝属于正常的交谈声音,60分贝以上属于吵闹范围,90分贝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耳机的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有些高频范围能达到分贝。当人耳听到的音量超过85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听觉疲劳;当音量高达分贝以上时,足以使人体内耳的毛细胞死亡。呆在-分贝的空间内,如无意外,一分钟我们就会暂时性失聪(致聋)。一旦超过最大音量的80%,听音乐的时间就应缩短在90分钟以内。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公交地铁上,不要使用耳机。
我们使用耳机的音量最好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2-3个小时。如果可能可以将耳机换成小音箱,不要轻易使用别人的耳机,以避免交叉感染。
耳机居然藏了这么多隐患,看来不到万不得已还是少用或以音箱来代替比较靠谱。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