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2日)。
家住西区的黄先生,
带着自己的儿子小虎(化名),
来到西区市人医耳鼻喉科看医生。
这是咋回事?
原来从前天晚上开始,
小虎出现了双耳疼痛的现象,
还伴随着红肿胀等症状。
这一天多过去了,
小虎的情况还没有好转,
反而加重了,
家长这就着急了,
医院查看病情。
黄先生说,
自从儿子放暑假后,
他俩就经常去泳池游泳,
可就在前天晚上,
父子俩和往常一样游完泳回家,
没想到小虎突然喊耳朵不舒服,
有种闷闷的说不出来的感觉,
小虎试图用手掏耳朵,
结果越掏越难受,
夜里睡觉的时候又突然疼了起来。
黄先生开始以为儿子是过度疲劳,
引起的耳朵不适,
医生给小虎检查完后发现,
他的耳道有发红肿胀,
双侧耳道充血肿胀,
最终诊断为外耳道炎。
医生说,
夏天到了,
此类病患的数量增加。
尤其是儿童,
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
并且大部分的都和游泳有关。
像小虎这样的病患,
张医生当天的门诊就接到了十多例。
经过医生的对症治疗后,
小虎的症状有了明显好转。
据医生分析,
引发外耳道发炎的原因,
可能和泳池水的洁净度有关,
游泳池水不洁净直接刺激外耳道发炎,
继而可能引起细菌感染或直接的刺激和损伤。
还有就是,
有人喜欢用棉签掏耳朵,
这也是诱发发炎的诱因之一。
外耳道进水后,
外耳道皮肤变潮湿,
上皮会有软化的迹象,
这时候掏耳朵,
会让耳道的皮肤受伤。
再加上泳池水如果不干净,
很容易就发炎了...
“夏季高温天气,游泳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去游泳池解暑玩耍。但是游泳池是个公共场所,如果不小心,就很容易患上各种通过水池传播的疾病,下面一起来看看夏季游泳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吧:
”谨防急性外耳道炎
造成外耳道炎的常见原因就是泳池水入耳,那如何防止感染这一恶疾呢?
预防措施:如果游泳之后耳朵进水,必须即时进行干燥处理。首先,头倾向一侧,以便水从耳道流出,轻轻向各个方向拉扯耳垂,帮助积水流走。如果还有残留的水,可以使用吹风筒吹干。注意,确保风筒的温度保持在低温冷风状态,且应该距离头部十余厘米之外。
慎防皮肤过敏
公共游泳池其实就像一个大染缸,不管什么类型的人都往里面挤,于是带进去了大量的病菌。再加上公共游泳池换水的成本高,基本上要隔很久才能换上一次水,充斥着大量的细菌病毒,所以很容易出现皮肤过敏。
预防措施如果你对游泳池水中的氯过敏,不是很厉害的话,游完泳建议用偏热一点的温水仔细地将身体冲干净,轻微的过敏就很快会好。如果稍微厉害一点,可以吃一点脱敏药。
小心鼻窦炎
一般游泳池内都会投放消毒剂和漂白粉杀菌,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这种化学物质对鼻黏膜有刺激作用,含有漂白粉的水进入鼻腔,将鼻子内的分泌物、细菌带入鼻窦,可能会引发鼻窦炎。
预防措施:游泳前,应首先要看场所是否有《卫生许可证》,其次是尽量保证颈部以上不浸泡于池中,避免将口鼻长时间潜水,可采取不同泳姿来进行娱乐。如果条件允许,游完泳后最好能用盐水清洗口鼻。
避免咽喉炎
多在呛水或吞水后发生,除可出现咽喉不适或疼痛外,常伴有咳嗽。轻者可用消炎含片,医院检查。
慎防结膜炎
有很多人游泳后,会出现眼睛发红、发涩的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较多的分泌物,这是结膜发炎的表现。
预防措施:在游泳池里游泳,受到漂白粉消毒剂的轻度刺激引起的结膜炎,常常是在出水以后眼睛有轻微发红,会自行消失了,一般不必治疗。但如果在刚出水时症状很轻或不明显,过1~2天以后眼睛发红,分泌物逐渐增多,应该及时治疗。
另外,有不少人会戴着隐形眼镜去游泳,这其实也是很危险的事。一般泳池的水中都含有氯和其他化学物质,我们大部分配戴的都是软性隐形眼镜,软性隐形眼镜可吸收这些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会刺激人眼角膜、结膜而导致眼睛不适。所以游泳尽量不要带隐形眼镜。
游泳是一项好运动,
但是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哦!
来源:扬州发布
责任编辑:江都小仙女
单身男女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