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在耳朵痒时,顺手拿起棉签、挖耳勺等掏耳朵,有的家长还会定期给孩子掏耳朵。可是你知道吗?用棉签掏耳朵会适得其反,不当掏耳朵还会引起疾病。
耳朵非常敏感、脆弱,掏的时候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朵感染,甚至还可能引发永久性的伤害。虽然大家都知道,但不少人还是放弃不了掏耳朵的习惯。
耵聍其实可以自行掉落
平时大家掏耳朵,自然是因为耳朵里面有耳垢啦,不过你知道吗?耳垢又称耵聍,大部分都是皮肤的脱落细胞。有些人觉得,既然是“屎”自然掏得越干净越好,其实,耳屎是耳朵的保护伞,它有三大作用~
1、抵抗细菌、病毒
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赋予外耳道抵抗细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2、阻挡异物入侵耳内
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润外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茸茸的细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挡由外界吹进来的尘埃颗粒,挡住昆虫进入外耳道。
另外,耳朵不小心进水时,耳屎还可以阻挡脏水的侵入,并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3、保护鼓膜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能起到过滤和缓冲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耳道深处的鼓膜不致变干,从而使鼓膜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耳道健康的人是不需要频繁挖耳的,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时才需要掏耳朵。最多一周1次。
多数情况下,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在空气中干燥而结成黄色薄片,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不断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没有堵塞耳道的问题,也不会因耳屎多了而影响听力。
如果方法不当,或用棉签掏耳朵,则会将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响听力;如果挖时用力过度、使用尖锐的挖耳器具,会损伤外耳道皮肤甚至耳膜,细菌趁机侵入,就会形成外耳道炎;还有人挖耳时将异物如棉花、火柴头等遗留在耳道内。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的危害
很多妈妈都会有给孩子掏耳朵的习惯,并且隔三差五都会来掏一掏,觉得这样就会让孩子的耳朵保持洁净,就不会因为有太多耳垢而影响孩子的听力发育了。但很多妈妈们却不知道,经常给孩子掏耳朵才是影响孩子听力发育的祸源。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
在给孩子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是因为掏耳朵的工具来回的摩擦,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会引发炎症、流水,严重的还会发生外耳道疖肿。
2、耳垢越掏越多
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的皮肤,人体就会自动以为分泌的耳垢、油脂等不足,就会导致耳垢分泌增多、堆积严重。
3、容易刺伤孩子鼓膜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会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症状表现为,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如果掏耳朵时不小心,还会有刺伤孩子鼓膜的危险,如在给孩子掏耳朵时,孩子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些意外都是难免的。
孩子耳垢多的家庭护理方法
1、如果孩子耳朵中有耳垢屑,并感到外耳道发痒,这个时候家长可用棉签沾上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会止痒,还有比较好的消毒防感染的作用。成人可以用盐水清理耳朵。将盐水滴入耳道中,摇晃几下,然后冲洗干净。
2、如果孩子耳朵出现较大的的耳垢,或在孩子不合作的情况下,家长可先滴几天特制的耳垢水(即碳酸氢钠滴耳液,一般滴3天,每天3~5次,每次3~4滴)等到耳垢泡软、粉碎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即可。
3、一旦耳垢引发炎症,应先积极消炎,并尽快取出栓塞,以防引流不畅,致使炎症向内扩散。
家长们平时尽量不要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垢形成硬块,或是误入杂物,这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找专业医师取出,家长不要在家擅自处理。
来源:新华网、孕婴帮、医院
女生节·女神节福利即日起至3月6日,麻灿君将为大家带来15张电影通票(星轶IMAX影城,除IMAX厅外,不限影片)。点击淮南发布推文文末“好看”,推荐40次即可找淮南发布小编()核对。每人一张,先到先得,不可代领。
-
长知识啦,学起来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