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怡勇
编辑:寸心
诊断要点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脚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作起来奇痒难忍(角化过度型除外),治愈后或治疗不彻底很容易复发。具体类型不同,也有一些各自的特点。
角化过度型足癣:角化过度型足癣主要发生在足底、足跟、侧边缘,主要表现为角化过度、增厚、足底发硬、粗糙无汗或干燥,有时候会裂开。这一类的足癣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真菌的一种)引起。
丘疹鳞屑型足癣:丘疹鳞屑型足癣多发于足底、足弓处。有明显小片脱皮,外缘皮屑如衣领样翻开,围绕于淡红斑片的外缘,此中发生红色丘疹,剧痒。这也是最多见类型的足癣。
水疱型足癣:水疱型足癣多发于趾间、足背、足底,是一种急性足癣。这种足癣常常可见到成群或散发的小水疱,埋在皮下较深处,不易穿破,伴剧痒,数日后吸收脱皮。而后,由中心向四周扩展,水疱增多或融合成大水疱。水疱可以破裂形成糜烂。
糜烂型足癣:糜烂型足癣主要是发生在趾间,特别爱发生在3、4脚趾和4、5脚趾之间。因为此处常较潮湿温暖。表现为趾间浸渍发白,皮肤稍增厚并松弛,由于被抓破,常常表皮剥离,露出鲜红的基底,或者产生裂口而发生疼痛。常有继发细菌感染而发出恶臭。
体癣型足癣:当脚癣由跖面、足缘延及足背时,就表现得像体癣差不多了。在生癣和正常的光滑皮肤之间,可见明显的弧形或环形状的边界,边界上有脱皮、小水疱或丘疹分布。
分型治疗用药
脚气类型不同,治疗用药上也不尽相同。在治疗脚气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脚气类型,随便拿上一些脚气药水就用,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有时甚至会引发新的并发症,如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或诱发癣菌疹等,使病情不可收拾。因此要根据脚气的不同类型,分析病情进行治疗。
水疱型脚气:要选择既有抗过敏作用,又有抗真菌作用的药物,如派瑞松、益肤清、酮康王等,剂型要选择霜剂,要避免用酒精制剂(如脚气水、韦氏洗剂等),避免因此而引起过敏反应。如果有大量水疱,且出现浸渍、糜烂,可以用复方硫酸铜液1:20泡足,也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泡脚。
丘疹鳞屑型:用达克宁一周可见效。也可以用孚琪,早晚各用药一次,用药前最好把脚洗干净,这样药物容易浸透。一般一周可见效,但是应在症状消失后再巩固用药一周以防复发。
角化过度型:这种脚气患者一般没有痒的感觉,但易在夏天出现脱皮、冬天出现裂口现象。这种脚气真菌在比较厚的角质层很难“消灭”,外用药可以选用软膏药或霜剂,如脚癣药膏或1%~3%克霉唑霜等。
趾间糜烂型:糜烂型脚气脚趾之间腐烂的皮肤会发白,皮肤的表面保护层消失。所以应选用一些收敛的药物,如用醋酸铅以1:的比例兑水,将脚泡15分钟,然后搽达克宁霜或孚琪,最后涂搽足粉。
如果是趾间感染,应先用脚气粉等,待皮损收干脱皮后,再用克霉唑霜或槿皮酊等药。也可以用派瑞松、益肤清、兰美抒(丁克)、美克等膏剂涂搽。
如果合并有过敏现象(如瘙痒、出现密集小疙瘩及小水疱等),就要避免用刺激性的药物,如脚气药水(如水杨酸酊)。
如果遇到反复发作的脚气,或出现癣菌过敏、癣菌疹,或者慢性角度增厚型脚气,或合并甲癣(灰指甲),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口服抗真菌药(如兰美抒、斯皮仁诺等)治疗。
药物治疗足癣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坚持用药。足癣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杀死它。一般认为需要连续用药两周以上。
2、不可乱用药。有人用肤轻松等皮质类固醇药膏来治疗足癣,结果越治越扩展。有人将阿司匹林片压碎撒在糜烂的足趾问,结果形成溃疡,长期疼痛不愈。
3、用药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破溃处不能用酊剂,皮肤变厚、裂口该用软膏。医院,由医生按照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治疗。
4、足癣发生继发感染时,局部出现急性炎症,就不能按一般足癣治疗,应该先处理继发感染。如有红肿,局部可外用硼酸水或呋喃西林液冷温敷可消炎消肿,必要时还要全身投用抗生素,并按照医生嘱咐适当休息。
如果出现发热,局部皮肤红肿,考虑有丹毒或有淋巴管炎时,就需要找医生,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内服红霉素、阿莫西林或注射青霉素等治疗。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好看”
原创授权服务请联系--或者
qq.长沙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太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