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天,侬要当心耳朵也会“发霉”
作者:吴净芳
主审:李华伟
科普时间
六月是个多雨的季节,
进入梅雨季便是持续连绵的阴雨,
空气湿度大、气温高、食物和衣物等很容易发霉;
潮湿的天气伴随着耳朵也会潮湿、发痒,
难道耳朵也“发霉”了?
是的,耳朵也会“发霉”!
耳朵“发霉”医学上称为真菌性外耳道炎,又叫外耳道真菌病,是真菌在外耳道内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炎症性病变。
★医生科普★
真菌一般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下孳生繁殖;日常生活中,外耳道进水、挖耳等引起的外耳道潮湿、感染;
外耳道或中耳炎的分泌物堆积浸泡,使真菌孳生;正常人的外耳道略偏酸性环境,由于耳道进水或不适当的用药,改变了外耳道的酸性环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全身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长期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都会增加真菌感染的机会。
划重点
01
有哪些主要症状表现呢?
外耳道真菌感染主要症状表现为奇痒,有时伴有胀痛,外耳道有分泌物、潮湿,真菌大量繁殖会有堵塞感伴听力下降、耳鸣,有些真菌感染以化脓和肉芽肿为主;
严重的可致面瘫、坏死性外耳道炎等。
可见,如果出现耳朵痒等症状,
特别是伴有灰黑色或干酪样分泌物,
不要随便使用滴耳液,要及时就医,
诊断明确后针对病情使用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划重点
02
怎么治疗呢?
真菌性外耳道炎治疗上首先要清理外耳道内的污物,
外耳道防止污水进入,
保持外耳道干燥,禁挖耳;
使用抗真菌滴耳液如氟康唑滴耳液或滴眼液等,
医院复诊,
清理耳道真菌团块和分泌物以减少菌丝和孢子,
有利于药物的接触和吸收。
划重点
03
如何预防真菌性外耳道炎?
01
首先需要保持外耳道干燥:游泳、洗头洗澡时可以用耳塞或棉球保护外耳道,防止污水的进入,如果有污水进入后注意清理,保持外耳道干燥
02
另外要注意克服挖耳的不良习惯,勤洗手,尤其是不要用手或不干净的物品、或者公共场合共用的器具挖耳朵
03
有中耳炎或分泌物选用合适的滴耳液,合理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04
有医院就诊进行治疗。
THE
END
复旦大医院
耳鼻喉科
复旦大医院耳鼻咽喉科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诊疗和科研中心之一,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硕士博士授予点,连续多年在全国耳鼻咽喉科专科排名(复旦版)中位列第一。
耳鼻喉科在听觉言语疾病、耳神经颅底外科、耳显微外科、耳整复外科、眩晕、耳鸣和耳聋的精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和皮瓣修复、鼻内镜和鼻颅底外科以及气道异物和咽喉、嗓音疾病的诊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面对国务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的契机,耳鼻喉科加大国内外一流人才的引育,搭建创新和转化平台,全面推动学科的发展,加快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成为本领域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配图来源于网络
复医院
耳鼻喉科
长按识别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