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服用便利使得中成药的使用泛滥了,比如各种感冒中成药、咳嗽中成药、小柴胡颗粒、逍遥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以前我也买过吃过。随着学习的深入,明白病症很少出现纯里证纯表证纯寒证纯热证纯实证纯虚证,皆是表里虚实寒热互兼的类厥阴病。
比如理中丸人参汤的纯里虚寒水盛津亏证临床就少见,里虚寒证很多,但多兼表证:怕冷怕风怕热头痛头晕身痒头皮痒头发油头皮屑、肩颈腰腿脚关节手臂酸胀疼痛沉重无力麻木、手脚冷手心潮、眼花眼干涩痒、目下卧蚕下肢水肿袜痕干燥血络浮露、面黄或青或黑、面油过敏面部痤疮斑点疣痣、咳嗽胸闷胀痛心悸耳鸣耳痒耳廓凉咽喉不利等四肢表位及上焦的不安不和。
如果确定这些都没有,才可以治里,且即使治里的虚寒,即使用理中丸也得是有虚寒水饮才可用,没有淡饮不可用,否则令胃中水竭,附子理中丸更是,“保胃气,存津液”得贯穿治疗始终,中焦一出问题,表邪更易入里。医圣首重表里,所以才会有桂枝人参汤方,才会表里虚实寒热方十之八九。
如果有表证,用方得兼顾解表、兼用表药,有很多不典型的隐性表药及含表药之经方,表里同治、解表兼顾胃虚的经方有很多,我们有很多宝贝可用,选择一个最优解。否则表不解,一表邪会入里,变生它病,诸症蜂起;二病机不能得到全解甚至不能解、缠绵不愈,或只能解部分病机或改善症状或按下葫芦起来瓢。
当然,有时即使有表证也得治里或为主,比如甘草干姜汤证、四逆汤证、栀子豉类方证、橘皮汤证、小半夏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生姜甘草汤证、柴胡类方证、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证、承气类方证等等。
所以,碎片式学习,知识很容易片面化,只有系统地学习理法,让理法圆融起来,才能有基本的中医整体观,而表里观正邪观津液观又是重中之重。
闵艳红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