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外耳道疖治疗专科医院 >> 外耳道疖病因 >> 她是戏痴,敢把脸上的疖子抠掉只为立马登台

她是戏痴,敢把脸上的疖子抠掉只为立马登台

 

德艺双馨郭秋萍

郭秋萍是泰县扬剧团的当家花旦,她为人正派,艺德高尚。出生在钟山脚下,大半艺术生涯活跃在溱湖周边。郭秀秋萍夫妇放弃省城优越生活,坚守泰县24年。灵山秀水滋养了刚柔相济的独特气质,成就了一代扬剧青衣名旦。

扬州电视台江都频道制作播出

建国后,江苏省扬剧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形成了江苏省扬剧团、镇江扬剧团和扬州扬剧团三足鼎立的局面,但一些地方剧团在此期间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其中,泰县扬剧团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泰县扬剧团年成立,文革期间改为京剧团,曾跟泰州扬剧团合并过后又重回泰县,先后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扬剧表演艺术家,如丁晓楼、朱叶青、唐麟童、郭秋萍、筱秀珍、张玉龙等,其中,以当家花旦郭秋萍尤为著名。

郭秋萍,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先后在南京市扬剧团、江苏省扬剧团、泰县扬剧团工作,她主工青衣、花旦,其扮相俊美、唱腔纯正、亮丽,刻画人物鲜活生动,栩栩如生。代表作有《孟丽君》《秦香莲》《三审刁刘氏》《江姐》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深受广大戏迷喜爱。

郭秋萍生于扬剧世家,她的父亲郭晓秋是一名扬剧演员,主攻小花脸,唱净角、生角,跟张月娥等都是老一辈扬剧艺人,曾在安微芜湖一带唱戏。后来,郭晓秋还参加过田汉学习班,在当时也是小有名气。因为父亲的缘故,郭秋萍年仅11岁未经过考试就进入了父亲工作的单位——南京力进扬剧团学戏。在过去,一般的老艺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学戏,因为学艺是件太辛苦的事。为什么郭秋萍的父亲却要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让女儿进剧团?对此,年届81的郭秋萍在《明月梳妆台》节目现场解释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家经济困难。家里4口人,我才11岁,还有个妹妹。年,母亲又得了伤寒病,记得当时一副药就要一个袁大头,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父亲一个人支撑。由于家境窘迫,有时吃饭都成问题,后来,邻居跟我父亲建议说,叫秋萍去学戏,这样一人可以打二份饭,不但能解决温饱问题,还能领到一份工资,我就这样走上了扬剧之路。”

那个时期,力进扬剧团有很多大牌演员,如高秀英、房竹君、王美云等名家。节目现场,邱龙泉老师介绍道:力进扬剧团人才济济,王美云是非常著名的演员、武旦名角,她是把京剧武打脱手引进到扬剧的第一人,后来成为省扬剧团的主要演员。还有房竹君,是文武花旦,年,她把《上金山》搬上银屏,开启了扬剧电影的先河。虽有近水楼台,郭秋萍并没有拜她们为师,对此,郭秋萍老师这样说:一来,当时已经不流行拜师傅;二来,因为自己父亲的辈分很高,跟高秀英老师是同辈。邱龙泉老师接过这个话题说:戏曲界是很讲究论资排辈的,你辈分太高的话,师父也难拜。

郭秋萍虽然没有拜她们为师,但受房竹君、王美云等老师的影响很大,经常模仿她们的表演,跟她们学戏,偷戏,悟戏。只要她们表演,郭秋萍就在旁边观察,看门道,有不懂的地方她就问。回忆起那段经历,郭秋萍老师说:当时,我叫房竹君、王美云老师大姐,她们也很乐于助人,在她们身上,我学了很多东西,她们对我的成长有较大影响。特别是王美云老师,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品德高尚,对我唱戏和做人的影响都很大。记得演《白蛇传》这出戏,我在戏中演的是小青,王美云老师演白娘子。当时她怀孕三个多月,有一次排练的时候,我一不小心撞到她,导致王老师流产,我心里十分内疚。令人感动的是,王老师不但没有怪罪,反而推荐我演白娘子这个角色,真的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师。王美云老师让戏这件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这种高尚的师德影响了我的一生,也成了我日后学习的榜样。

让戏,说出口简单,做起来不容易,这是老演员提携年轻演员,真正做到是需要大胸怀的。

郭秋萍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加之众多名角的提携,17岁时便开始在剧团挑起了大梁,担纲主演了《白蛇传》《牛郎织女》《刘胡兰》等多部作品,成了团里面最年轻的主要演员,这些成绩是她付出了巨大的辛劳而取得的。

为了唱好戏,演好剧中人物,郭秋萍每天都很早起床练功、吊嗓子,天天练基本功,经常在没人的时候模仿戏中的人物。年,剧团排练《刘胡兰》,为了刻画好这位充满正义的英雄人物,郭秋萍看了很多英雄人物类小说、连环画,去感受刘胡兰这个人物的伟大精神,从而,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去部队演出《刘胡兰》,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鲜花,部队首长都夸,这小鬼演得不丑,人物塑造得很不错!很多战士都抢着和郭秋萍握手,夸赞演得好。

郭秋萍演戏的时候比较较劲,很拼。18岁那年,她表演《牛郎织女》。脸上不知怎么回事长了个疖子,化妆都盖不住。当时,她心里头很着急,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她自己下了狠手硬是把这个疖子给抠掉了,也顾不得疼痛,立马画上油彩登台演出,为此,她差点毁容。

年,郭秋萍迎来了艺术生涯中的又一次转折,她和相识多年的扬剧演员张玉龙结为夫妇,随后二人又先后调到到江苏省扬剧团工作,自此,夫妻二人在艺术的道路上结伴而行,相互勉励,再也没有分开过。

郭秋萍的爱人张玉龙,在团里是文武小生,他是石玉芳的徒弟。省扬剧团可以说是群英荟萃,有高秀英、华素琴等众多名家,和这些大师同台演出,受益匪浅、技艺精进。

年,江苏省扬剧团排演了经典剧目《百岁挂帅》,还被搬上了荧屏,是最早搬上荧屏的扬剧作品。这部戏不仅被京剧等多个剧种移植,而且在全国的戏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郭秋萍也参与了这部扬剧电影的拍摄,她在剧中扮演五夫人。

年,郭秋萍迎来了艺术生涯中的又一次转折。为了支持基层扬剧团的建设和发展,她和丈夫毅然放弃了省扬剧团优越的工作环境,来到泰县扬剧团。在团里,她既是主要演员,又是老师,还是领导。先后主演了《江姐》《孟丽君》《狸猫换太子》《恩仇记》等多部作品。

从省城到县城,这个变化可不是一星半点儿。是什么原因让夫妇俩下定决心来到泰县?原来,泰县扬剧团缺演员,主要缺小生、花旦,剧团领导跟省文化厅打报告要人。正好夫妇俩一个是文武小生,一个唱花旦、青衣。组织上征求他俩的意见,他俩商量了一下,开开心心地表示服从安排。不过,当时去的时候跟团里说好的,是临时借用,没想到这一去就是24年。

舞台留住人、群众留住心。这是郭秀秋萍长期坚守在泰县的根本原因,放弃省城优越生活,到泰县去工作,一去就是24年,夫妇倆虽苦尤甜,真的很了不起。原泰县扬剧团的老团长居国泰说:郭老师来到泰县扬剧团的时候,我当年还小,才16岁,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很谦和,没有一点大团演员的架子,平易近人。她是我们团的主要演员,所以,团里所有的大戏她都参与了,都演的女主角。

郭秋萍印象最深的一出戏是《江姐》,因为这部戏当时全国都在演,所以接到演出任务时,为了把这个人物表现好,她专门去看扬州扬剧团演出的《江姐》,通过反复揣摩,对江姐这个人物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在居国泰的记忆中,郭秋萍老师塑造的江姐赢得观众一致的赞扬。她的形象气质俱佳,对人物内心感情的起伏、变化,把握很到位,形似加神似,把江姐对党、对革命的坚定、忠贞,对战友、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演得淋漓尽致。郭老师除了唱腔以外,每一句道白拿捏得也恰到好处。这个戏在泰县扬剧团六十多年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受到戏迷及同行的肯定,与后来上演的扬剧《智取威虎山》堪称现代戏中的经典之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泰县扬剧团排演了几部有影响的古装戏,《秦香莲》《孟丽君》是其中的代表剧目。当时,刚刚恢复古装戏不久。郭秋萍从小学过《秦香莲》这出戏,团里排这部戏,她很激动,《秦香莲》她演起来得心应手。一天唱三场,场场火爆,一票难求。

年,江苏省电视台要摄制由郭秋萍夫妇主演的《三审刁刘氏》,当时剧团愿意出元,但是他们坚决不同意,认为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不愿意团里花钱为自己留名。外面有人请唱小戏,他们也坚决不去,并教育晚辈:一心一意唱好戏,守好自己的舞台,不要被外界诱惑。

年,郭秋萍从江苏省扬剧团来到泰县扬剧团,这一去就爱上了这片热土,她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泰县扬剧团。如今,她的学生遍布南京、镇江、扬州、泰州等地,可谓是“桃李芬芳”。

柏宏桂是郭老师的一个学生,她记得有一次,剧团在江都演出,我跟另一个女同学骑车回家,下午赶回、晚上参加演出。她刚赶回团里,正看见郭老师着急在找她,见她后脸一沉,严肃地说:你这么想回家,就回家不要唱戏了!她当时不知老师为何生这么大气?化妆时,郭老师对她说:天这么冷、风又大,你骑车那么远,后面还带个人,不想要嗓子啦!没事别到处跑,休息好,早点化妆,把台词和戏多想想!她这才明白郭老师的良苦用心。

柏宏桂还记得一件事,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她在演《狸猫换太子》时,一粗心说漏了一句台词,下来,郭老师恶狠狠地对她说:“明天,你如果再说错,我就一脚把你踢下台去!台上无小事,戏比天大……”

这期间,泰县扬剧团排演了一批优秀的现代戏和古装戏,极大的推动了扬剧在泰县的发展。在《明月梳妆台》节目现场,郭老师动情地说:要说这辈子我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对家庭对老人愧疚太多,尤其是对三个孩子有愧疚……但是,也不后悔,因为我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对泰县扬剧团的发展壮大尽力了!

前年,在郭秋萍老师八十岁生日的筵席上,来自上海、南京、镇江、泰州、姜堰、扬州等地的近80位老、中、青三代扬剧艺人在古城扬州欢聚一堂,一起为她祝寿,气氛热烈、其乐融融。

有人疑问,常住南京的郭秋萍老师怎么会把生日宴安排在了扬州?原来,她心里一直藏着个心愿,希望在八十岁生日的时候,能够把原泰县扬剧团工作过的老同事、老朋友一起请到现场,大家聚聚、叙叙旧,考虑到大家出行的方便,便把寿宴安排在了扬州。那天,从前的老同事们都来了,郭秋萍老师感动地说:我在泰县扬剧团工作了二十几年,深深地感到这个剧团很温暖、人情味很重,大家的心也非常齐,剧团就像家一样,我这个生日宴就是一个家庭聚会。我出生在南京,泰县是我的第二故乡!

《明月梳妆台》节目现场,郭秋萍老师跟现场的学生们一起唱起了《百岁挂帅》中的一段,唱词是:红烛高烧耀眼明,天波府内闹盈盈,我夫宗保五十整,桂英还是少夫人,虽说是盘马弯弓手,传杯摆盏忙不停,太君说闭门庆寿好尽兴,你们伺候要小心。

节目点评嘉宾邱龙泉老师对郭秋萍老师赞扬道:郭老师为人正派,艺德高尚。出生在钟山脚下,大半艺术生涯活跃在溱湖周边,灵山秀水滋养了刚柔相济的独特气质,成就了一代扬剧青衣名旦。

郭秋萍老师的戏迷有诗赞曰:

出神江雪琴,如画江水英。

光彩孟丽君,掌声赞香莲。

秋红唱百岁,萍荷笑芳菲。

青春献泰扬,美誉享罗塘。

(丹青)

扬州电视台江都频道

《明月梳妆台》节目播出

见12月20日出版之扬州广电报之专题版

原创稿件,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

扬州鉴藏.青木堂授权!

()

编辑海滨

(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fm.com/wadzz/113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