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简直是超爽的一件事!龙哥每天早上起床,晚上洗完澡都会掏一会儿!超解压,但是!这种事我以后再也不敢干了!
PS:今天是“全国爱耳日”,关爱耳朵健康非常重要哦!
常掏耳大爷患外耳道乳头瘤今年70岁的丁大爷一直身体都很硬朗,但医院的一份检查报告,却让他傻了眼。“我又不抽烟又不喝酒,怎么会得癌症?”经过对老人生活习惯的梳理,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晋医生帮他找到了原因——经常挖耳朵。
原来,丁大爷很喜欢掏耳朵,时不时就会到公园、茶馆找人掏一掏。他的耳道因经常受刺激,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曾三次手术切除。
“掏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没经过消毒处理,很容易传染疾病,耳道皮肤难免有损伤,易感染病毒、细菌,甚至于梅毒。”王晋说,科室1年多先后有6例以“外耳道乳头状瘤”收治的住院患者,病检结果为尖锐湿疣,年龄从45岁到80岁不等,这些人大多具有喜欢挖耳朵的坏习惯。
“很多老年人喜欢掏耳朵,掏不干净,反复刺激,耵聍越来越多,耵聍栓塞,把外耳道鼓部破坏了。”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海兵说。
挖耳朵除了造成皮肤损伤!还有可能伤害你耳朵里的一个强大的保护神———耳屎!!!
真的,没开玩笑!
“耳屎”可防止霉菌等感染,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还可防止小虫接近。另外,“外耳道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术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后,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恶变率为2%。
所以,从今天开始,减少不必要的挖耳朵次数吧!
3月3日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个国际爱耳日。然而,却有不少人忽视了耳朵健康,以下情况,大家都要注意哦!
常熬夜大学生突发耳聋去年11月,一位20岁的大三学生小华就为了准备考证,在持续熬夜后出现了耳鸣和耳塞,到医院治疗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另一名在读大学生也出现了类似问题。小川20岁,大学三年里,他长期戴耳机学英语、听音乐,后来他逐渐发现,自己焦虑不安,与别人交流时,需要对方大声喊才能听到。医生称,“检查发现,他的双耳听力损失达80分贝,属于严重听力受损”。现在,小川只能配戴助听器了。
医生表示,如果出现突发性耳聋,即使早期得到治疗,也不可能全部治愈,只有约1/3的人听力能恢复正常,有1/3仅恢复部分听力,还有1/3的人可能听力基本丧失。
如何预防生活和工作要有规律,尽量减少连续熬夜或处在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间。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触噪音。此外,还应积极治疗可能与突发性耳聋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及其他使血液黏滞度增高的疾病。
听力受损孩子暴躁成绩差8岁的亮亮在老师、亲戚的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总是全班倒数,所以经常被要求请家长。此外,他说起话来也不利索,表达不清楚的时候常常自己火冒三丈,把脾气发泄给别人。
一年前他被医院检查耳朵,发现亮亮有重度听力损失。医生邹凌说,亮亮出生时没有做听力筛查,长大后也没有及时就医,造成语言能力受限,脾气变得暴躁。庆幸的是,在佩戴了助听器半年后,亮亮的生活、学习都发生了变化,“成绩从倒数变成了中等水平,性格也不那么‘毛’了。”
如何预防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患儿对声音有一定反应,比起极重度听力损失更容易被忽略。因此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进行早期的听力筛查。
“低头族”头晕目眩可能患上“耳石症”重庆南岸区38岁的崔先生是一名企业白领,工作时间长期坐在电脑前伏案工作, 2、掏耳朵频率过高
3、在容易被碰倒的环境下掏耳朵
4、长期戴耳机,耳机音量过高
5、在公交车内、地铁里、大街等嘈杂环境下,戴耳机听音乐、打电话。
告诉你的亲朋好友,从今天开始,注意保护你的耳朵哦!
(来源:华西都市报新华网华龙网综合)
推荐阅读:
重庆好人就在身边,一起助力让善行传播地更远!
天啊!旧手机竟然这么值钱!我竟然不知道……
女儿去外地读大学母亲在她行李箱里放上了一盒避孕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