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掏耳朵,将耳垢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在采访中,杨海波建议市民不要随便陶耳朵,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每个人耳道的深浅都各不相同,任由一个不了解你身体的人来掏,一不小心,棉签就伤到了耳道旁的皮肤,甚至伤到鼓膜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垢的分泌异常,耳垢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垢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还有一些市民养成陶耳的习惯,在公共场合人群密集的地方陶耳,一旦有人碰撞就很有可能损伤到耳朵,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杨海波提醒,建议市民要随便陶耳朵,如果非要掏耳朵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使很容易受伤的鼓膜受伤,而且使用的工具一定要干净卫生清理耳朵的频率,要根据每人分泌耳垢的快、慢程度来定时间,要用最少的次数达到清理的目的,这个时间表要每人根据自己的观察来定
杨海波介绍,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洁功能耳垢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通过日常的吞咽咀嚼运动,耳垢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外“一旦发生耳闷、耳鸣、耳聋等症状,患者可首先考虑是否是耳垢堆积太多或耳道进水引发炎症,也可请家人对外耳道进行初步的观察,但最重要的是尽快到医院耳鼻喉科找医生诊治,切勿自己或让家人乱挖乱掏”
幼儿的耳朵尤其不应该随便掏,因为幼儿外耳道皮肤十分娇嫩,在靠近耳道口的皮肤还分布着很多皮脂腺和毛塞等如果经常掏耳孔,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造成细菌侵入,引起感染,严重的还会出现生疖肿、发烧、食欲减退、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
此外,长期不掏耳朵,形成耵聍栓塞的市民,一定要到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垢取出
耳垢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雅安日报记者 高菲菲)
平日,魏女士喜欢将随身携带的挖耳勺放在耳朵里转转,发出“嗦嗦”的声音,对她来说这是件很享受的事“一天不掏耳朵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耳朵痒痒的”最近,魏女士去了一家理发店洗头,除了洗头外,魏女士还请理发师帮她掏耳朵,结果回家后魏女士发现耳朵不对劲,外耳道很痛,还有黄色的液体往外头渗去附近的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自己的外耳道发炎了
温馨提示:
耳垢就像哨兵一样守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当空气中的尘埃侵入耳道时,耳垢就能把它们粘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此外,耳垢还能起到“消声器”的作用人之所以能够听到各种声音,是靠外界各种不同的声波传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所致但如果声波过强,如打雷、爆炸等,鼓膜会因之而受到剧烈震动,容易招致损伤而耳垢则可以减低声波的冲击,以保护鼓膜,进而保护听力
掏耳朵时需要注意安全
杨海波说,市民不要自己掏耳朵尤其是“耳屎”生成速度比较快的,还有那些腺体分泌旺盛、俗称“油耳”的市民不要自己随便掏耳朵,一定要到专门医院掏耳朵
自行掏耳朵最好用干净的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选着定期到医院寻求医生帮忙掏耳朵
“原以为把耳朵里的耳屎掏干净了,才健康,没想到倒掏出问题来了”近日,雨城区某服装店店主魏女士被耳朵“折腾”得够呛,医生告诉她很可能是频繁掏耳朵引起的
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把“耳屎”当成人体的废弃物,其实,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耳屎”是什么?据杨海波医生介绍,“耳屎”学名叫“外耳道耵聍”,也叫耳垢,是外耳道耵聤腺分泌出的液体,将灰尘及皮肤的脱悄粘在一起,干结后的物质
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杨海波说,陶耳不慎会损伤到耳膜,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因为掏耳不慎导致耳道外伤、耳道感染以及鼓膜损伤,从而影响听力的情况
有时,我们会用“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来形容一个人“耳背”然而,在正常情况下,即使不掏,耳垢自己也会掉出来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