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家长认为耳屎是一种特别脏的东西,殊不知耳屎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有些父母经常给小宝宝清理耳屎,反而会对宝宝的耳朵造成伤害。
什么是耳屎?
耳屎,学名为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粘稠的分泌物,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粘稠的油脂,状如粘液,俗称“油耳”,具有遗传性。
耳屎究竟该不该掏呢?
耳屎一般会积聚在外耳道,正常情况下,片状的耳屎,会在孩子说话、吃饭、打哈欠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以及借助外耳道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行脱落被排出外耳道,而且健康的外耳道本身也具有自洁功能。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建议家长为宝宝自行清理耳屎的。
耵聍的作用有哪些?
★
清洁耳道
可粘附进入耳道的灰尘,以及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起到清洁耳道的作用。
杀菌、抑菌
耳屎潮湿,且带有粘性,能够粘住进入耳内的灰尘、病菌。因耳屎富含脂肪酸,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抑菌作用。
保护耳道和鼓膜
因耳屎自带粘性,可以粘附住进入耳道的尘埃及小飞虫,阻止异物进入耳朵,起到保护耳道和鼓膜的作用。
保护听力
一旦外界声波过强,如打雷、爆炸等刺激,鼓膜会因之而受到剧烈震动,容易受损,从而导致听力下降。而耳屎则像消声器一样,对传入的强声波起到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进而保护听力。
防止感染性疾病
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如果宝宝在洗澡时,耳道不小心进水,耳屎就会发挥“水来土掩”的作用,防止脏水的侵袭,进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经常给孩子掏耳屎,会有什么危害?
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
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外耳道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者因掏耳屎时,来回骚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耳屎越挖越多
经常掏耳屎刺激外耳道皮肤,人体会自动以为分泌的“耵聍”、油脂不足,会引起耵聍分泌异常,耵聍可能会越来越多、堆积严重;新分泌的耵聍会由原来的片状变成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还会破坏外耳道皮肤表面的天然的油脂保护层,引起耳朵干燥结痂、霉菌滋生、耳道奇痒、耳道狭窄等不良后果。
容易刺伤鼓膜
如果用力过猛,或者在掏耳朵时,孩子突然躁动挣扎,或因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便会误伤鼓膜,导致鼓膜穿孔,引发听力下降,甚至发生中耳炎。
造成耵聍栓塞
如果方法不当,可能将耵聍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减退,压迫鼓膜引起耳鸣、眩晕。
哪类人需要及时清除耵聍
先天性油耳体质:
会分泌一种不容易排出、蓄积在耳朵里的油性耵聍,比较会造成耳朵阻塞发痒,影响听力,医院清理。
耵聍栓塞时间过久:
耵聍已经很硬,一般医生会使用软化耵聍的溶剂,使耵聍软化后,再予以清除。
文字:耳鼻喉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编辑:宣传科
通州妇幼订阅号:
欢迎长按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