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耵聍栓塞概述
耵聍,俗称“耳屎”,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腺是一种特殊的汗腺,位于长有耳毛的外耳道皮肤处。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成薄片状,但有的耵聍状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
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埃、小虫子等)的作用。平时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可自行脱落排出。若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堵塞于外耳道内,则称为耵聍栓塞(impactedcerumen)。
耵聍栓塞形成后,可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出现耳鸣、眩晕或反射性咳嗽;遇水膨胀时可致听力减退;刺激外耳道皮肤出现糜烂、肿胀、疼痛或流脓。
耵聍(耳屎)
耳屎是由哪些东西构成的呢?从物理性状看,耳屎通常呈淡黄色蜡样干片状物质,味苦,不溶于水、酒精或乙醚;从化学分析来看,耳屎含有油、硬脂、脂肪酸、蛋白质和黄色素,还有0.1%的水以及少许钾、钠等元素。
耳屎因富含油脂,它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细毛能阻挡由外界吹进来的尘埃颗粒。耳屎和细毛还能防止昆虫等微生物对耳朵的侵害。偶然闯进来的小虫等碰上密茸茸的细毛,被挡住去路,耳屎味苦,当小虫尝到耳屎的苦味后,便会“知难而退”。
此外,富含油脂的耳屎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对耳道深处的鼓膜可使其不致干涸,从而使鼓膜经常处于最佳运动状态。富含脂肪酸的耳屎,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有人证明,耳屎里的化学成分能抑制好几种细菌的生长、繁殖。耳屎和细毛,不仅能吸附进入耳道的灰尘和微生物,保持耳道的清洁,而且还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到滤波和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由此可见耳屎不是废物,对保护听觉器官还是有一定功劳的。
发病原因
★造成耵聍栓塞的原因有两方面:
●耵聍分泌过多
因外耳道炎、湿疹、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挖耳等使局部受到刺激,使耵聍分泌过多。
●耵聍排除受阻
外耳道狭窄、瘢痕、肿瘤、异物存留等均可阻碍耵聍排出。经常挖耳,可将耵聍推向外耳道深部,下颌关节运动障碍或耵聍被水浸渍等均影响耵聍的正常排出。
临床表现
耵聍栓塞的程度及部位不同症状有异。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患者有临床表现前来就诊时,往往可见到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
1、听力下降
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可使听力减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若遇水膨胀,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特发性突聋鉴别。
2、耳闷及耳痛
耵聍栓塞后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肉芽形成等,表现为耳部疼痛或闷胀感。
3、其他
若耵聍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眩晕及听力减退,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
???体征???
检查可见外耳道为黄色、棕褐色或黑色块状物阻塞,质硬如石或质软如泥,多与外耳道紧密相贴,不易活动。
外耳耵聍
外耳道耵聍
外耳道耵聍栓塞
外耳道耵聍栓
鉴别诊断
耵聍栓塞通过耳科检查一般不难诊断,但需与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异物及外耳道疖鉴别。
1.外耳道胆脂瘤
它是外耳道损伤后,或皮肤炎症使生发层的基底细胞生长旺盛,角化上皮细胞加速脱落,在外耳道内堆积过多形成胆脂瘤。无继发感染的小胆脂瘤可无明显症状,胆脂瘤较大者,可出现耳内闭塞感、耳鸣、听力下降。一旦继发感染则有耳痛,可放射至头部,剧烈者夜不成眠,耳内流脓或脓血,有臭味。査体也表现为外耳道内栓塞性病变,但病灶内有大量的白色上皮样栓塞物,可与普通的耵聍栓塞相鉴别。但有时需要注意,长期的耵聍栓塞,有时可继发外耳道胆脂瘤。2.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种类繁多,儿童多见,因小儿喜欢将小物塞于耳内。成人也可因挖耳时不慎将异物存留耳道内,或于外伤、作业时异物侵入、昆虫爬入等。外耳道异物诊断并不困难,但位于外耳道底部深处的小异物容易被忽略;或因异物存留时间过长,并发中耳、外耳道炎症;或局部分泌物较多,被耵聍包绕。临床表现则可依异物的大小、形状、位置和种类不同而异。3.外耳道疖
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毛囊或皮脂腺被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以剧烈耳痛为主,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剧。如疖肿堵塞外耳道则可影响听力。外耳道疖肿△
治疗方法
1、镊子取出较小或片状者,可用镊子取出。
2、耵聍钩取出法将耵聍钩沿外耳道后、上壁与耵聍栓之间轻轻伸入外耳道深部,注意避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然后轻轻转动聍聢钩钩住聍聢栓,逐渐钩出。
3、外耳道吸引法如耵聍较硬,不易取出,或耵聍与外耳道嵌顿紧密,取出过程中患者疼痛明显难以配合,可先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3~5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连续3~4日后待其软化,然后于耳鼻喉科专科门诊,用吸引器将软化的耵聍取出。
4、外耳道冲洗法采用上述方法取出困难者可用此法。冲洗前需将耵聍软化,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4~5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3~4日后待其全部或部分膨化,再冲洗。患者取侧坐位、头向健侧偏斜,紧贴患侧耳垂下方的皮肤置放一弯盘,以盛装冲洗时流出的水液,操作者以左手将患侧耳廓轻轻向后上(小儿向后下)牵引,右手取吸满接近体温的温热生理盐水、接有塑料管的20ml的注射器或橡皮球置于外耳道口,向外耳道的后上壁方向冲洗。冲洗液进入深部并借回流力量将耵聍或异物冲出,如此反复冲洗,直至耵聍或异物冲出为止。最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
外耳道冲洗法△
???注意事项??
(1)有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鼓膜穿孔者、或有外耳道狭窄者忌用;
(2)冲洗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询问患者的感觉,有不适者及时停止冲洗
(3)冲洗时不可直接对着异物和耵聍,以免冲入深部
(4)勿用强力直接对着鼓膜冲洗,以免损伤鼓膜
(5)冲洗液温度应接近体温为宜,过热或过冷易刺激内耳引起眩晕;
5、内镜下抽吸法因在常规额镜下取存在光源弱、视野不清,易损伤外耳道和鼓膜等缺点,同时,传统用水冲洗易诱发眩晕,故可在耳内镜下取。这样视野暴露清楚,不易损伤外耳道和鼓膜。特别是对于外耳道狭窄者更为适宜,吸引器压力宜太大,抽吸应在明视下进行。预防
1.保持外耳道清洁是防止耵聍栓塞的首要条件。如果有耵聍屑,感觉外耳道发痒,可用棉签沾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止痒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2.游泳之前最好由医生检査一下,先把耵聍屑取出,以防进水。
膨胀后形成栓塞。若水进入外耳道后,症状可加重,常有耳痛。所以如果耵聍过多,医院请耳科专科医生帮忙取出,以防出现耵聍栓塞。
3.一旦耵聍诱发了炎症,应先积极消炎,并尽快取出栓塞,以
防引流不畅,致使炎症向内扩散。聍聢完全堵塞后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应及时取出聍聢,聍聢取出后,保持耳部洁净干燥。
4.不要随便掏耳朵:(1)如果使用未经消毒的尖锐器械掏耳朵,很容易造成耳道、鼓膜的损伤,引起耳道感染、鼓膜炎和鼓膜穿孔,引起听力减退和邻近组织感染。(2)经常掏耳朵,会使外耳道受到刺激,其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就会出现异常增殖,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病变。(3)如果我们随便掏挖耳朵,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霉菌带进外耳道,这就会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还可能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现象。(4)清洗耳道最好的办法是用干净的粗细合适的棉签轻轻地伸进耳道处,骨性耳道皮肤菲薄易受伤害,故不宜将棉签伸进过深,否则容易伤及鼓膜及娇嫩的骨性耳道皮肤,引起急性外耳道炎及鼓膜外伤。
为了防止我们走散,给我们加颗小星星吧
征稿,我们是认真的
你已经有10年耳鼻喉科经验了?
你已经治好了数以万计的耳鼻喉患者?
欢迎把你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投给我们!
一经录用,您将会收到丰厚的报酬。
投稿邮箱:gujinzw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