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常常感觉到耳道痒,喜欢拿起棉签、掏耳勺或者小木棍儿“一掏为快”,殊不知,耳痒有时也是一种病,过于频繁的掏耳朵,不仅仅会掏出耵聍,还可能不同颜色痂皮、黄色或清水样液体,甚至还可以掏出不同颜色发霉的毛状真菌。
为什么耳道会发霉?
耳道发霉其实是外耳道感染上了真菌,称之为真菌性外耳道炎。主要原因跟潮湿的天气、游泳、挖耳、中耳炎流脓等有关,当然长期应用抗生素、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有关,注意排除糖尿病等。常见致病菌有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
真菌性外耳道炎主要是什么症状?
患病早期,许多人没有不适感,通常都是在真菌长驱直入地进了外耳道皮肤之后,才会感觉耳内痒,或耳闷,似乎有东西堵在耳朵里。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外耳道内还可见少量分泌物,深部有黄褐色、黑色的筒状或膜片状的坏死状物,或有灰白色或灰黑色糊状物堆积。清除后可见皮肤充血,肿胀,糜烂。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耳道内则表现为湿疹样变和苔藓化,更有甚者,会出现外耳道狭窄。
如何预防真菌的生长?1.增强抵抗力:起居规律,均衡饮食,适当锻炼。2.注意耳朵卫生,耳道内存在一种具有分泌功能的腺体—耵聍腺,产生的物质叫耵聍,呈酸性,它可以保护外耳道皮肤。经常挖耳会破坏它的保护功能。劝您不要体验个体采耳,过程可能会很舒服,结局就不一定了。很多人就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后才患上本病的。
3.不可随意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如有外耳道或鼓膜炎症,一般应用不应超过2周。以防继发外耳道真菌感染
当然如果出现了耳痒,耳闷、流水症状时,还医院耳鼻喉专科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长按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