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照顾宝宝的技巧,更好的避免宝宝耳朵进水。
耳朵进水怎么办?
不管是小孩或成年人,有时候洗澡或游泳时,不小心耳朵进水了,大家都认为并不影响身体健康,但其实耳朵进水严重者,可能导致中耳炎,所以不管是谁,耳朵进水都要引起相应的重视。那么,如果耳朵进水了,应该怎么办?
1.耳朵进水,最简单快捷方便的,就是单脚跳。比如,右侧耳朵进水,头要偏向右边,右脚支撑,同时拉耳朵,拉耳朵可拉耳垂,单足跳几次后,水会顺势流出。
2.可用棉棒或把卫生纸捻成火柴粗细,慢慢探入耳内,顺着耳道慢慢探入,当水遇到棉棒或卫生纸时保持不动,等待水被吸干。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婴儿。如果用于婴儿,最好不要使用棉棒,直接用柔软结实的棉纸,卷成灯芯绳,探入耳内吸水,灯芯绳潮湿时,换成新的干净的灯芯绳替换,来回几次,直到灯芯绳再也吸不出水为止。
3.让耳朵朝上,继续向耳朵灌水,然后捂住灌满水的耳朵向下,让耳朵里的水连同刚灌的水一同流出。
4.往进水的耳朵一侧躺下,让水慢慢从耳朵流出。
以上方法可有效解决耳朵进水的问题,如果问题严重者,需要找医生咨询和治疗。
耳朵进水有什么危害?
洗澡或游泳的时候,总会不小心把水弄进耳朵。人们总是不注意小小的问题,逐渐累积起来会造成可怕的后果。如果液体长期在耳中积聚,很容易引发炎症等问题。耳朵进水会产生不好的危害。
洗澡或游泳时,不小心把水弄进耳朵,液体如果长期积聚在耳中,容易导致中耳炎。
那么中耳炎是什么?急性中耳炎一般是由于病毒和细菌通过咽鼓管途径的感染。游泳时将水咽入鼻咽部进入引发中耳炎。婴儿喝奶时,假如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奶汁可能经过咽鼓管进入耳中,引起中耳炎。
不干净的水进入外耳道,耳垢软化、膨胀后,引发耳道堵塞、流水,产生外耳道炎。脏水的细菌积聚在耳内,也会增加炎症发生的几率。所以,并不是只要进水都会发炎,洗澡时进一点水是没问题的,但对于婴儿脆弱的耳道,还是应该擦干,多注意。
如何避免宝宝耳朵进水?
掌握照顾宝宝的技巧,更好的避免宝宝耳朵进水。
1.掌握正确的洗头姿势。妈妈给宝宝洗头时,应让宝宝的身体躺在妈妈的腿上,妈妈用手托着宝宝的头,呈面对面的姿势。虎口在宝宝颈部上方,用拇指和中指内扣宝宝的耳朵,如果妈妈的手比较小,可用棉花塞住宝宝的外耳道以防止进水。
2.戴洗头帽。如果觉得传统的方法太难掌握,可以买一顶宝宝洗头帽。通过调节可以适用于任何头围。使用方法:把帽子贴近耳根,使头发从帽子上露出即可,调节大小即可。
3.与宝宝的交流,转移注意力。有些宝宝在洗头洗澡时总会动来动去,就很容易耳朵进水,这时,妈妈可以多和宝宝交流,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总之,耳朵进水也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如果不小心耳朵进水,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宝宝特别敏感,洗澡和洗头完毕后,需要用干毛巾把耳朵里的水吸干。
游泳耳朵进水注意事项?
游泳是一项健身运动,很多人都会选择游泳,但外面游泳池的水不能确定是否是干净的,如果游泳前,预防措施不足,脏水进入耳内,就很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那么,在游泳前,应该注意什么?
1.游泳前做好检查。取出外耳道的耵聍,否则耵聍触水膨胀后容易引起疼痛发炎。患中耳炎的病患,必须经过同意后才能游泳。
2.游泳前可用蘸有凡士林的脱脂棉塞紧外耳道。
3.没有技巧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跳水,跳水姿势不当和缺乏跳水方法的人,很容易受伤。跳水的瞬间,耳朵受到水的冲击,容易发生鼓膜外伤。
4.婴儿游泳时,必须有专人监护。出生10天内的新生儿脐部必须贴防水贴,选择合适的游泳圈,新生儿戴好泳圈后,需检查保险粘贴是否粘牢,然后逐渐缓慢下水。游泳后取下脐部的防水贴,给脐部消毒,并用护脐带包好,迅速擦干身上的水,注意保暖。注意,游泳时间最好在1小时以内,不要太久。
~?END?~
陪孩子一起成长,是义务,也是责任,陪孩子一起成长,是经历,也是成熟,陪孩子一起成长,是幸福,也是快乐!更多育儿知识请联系仟妈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