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国内最大的医学影像专业平台,唯一拥有例病例+征象及专题讲座。
来源:影享国际
作者:张杰颖
01临床病史女性,56岁主诉: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区肿物1周现病史:1周前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区肿物,大小约6.5cm,形态不规则。患者一般情况可,无高血压,无阵发性头晕、头痛,无皮肤紫纹、无多毛,躯干及四肢脂肪分布正常,无明显乏力表现。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腹部体征(-)。02影像检查图1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
A.平扫;B.增强动脉期;C.增强静脉期;D.增强延迟期
图2腹部MR平扫、增强扫描
A、B.T1WI正反相位;C.T2WI脂肪抑制;D.扩散加权成像;E~G.增强扫描轴位;H、I.增强扫描冠状位、矢状位
03答案1.以下关于病变影像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病变内部可见细点状、沙砾状钙化灶B.病变内部含少许脂肪成分C.病变T2WI脂肪抑制呈混杂略高信号提示部分区域囊变坏死D.增强扫描显示病变为乏血供肿瘤E.病变与周围血管、右侧肾脏分界欠清答案:A,D解析:病变边缘清晰,包膜完整,与周围血管及右侧肾脏分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渐进性轻度强化,符合乏血供肿瘤特点。腹部CT平扫病变内部可见细点状、沙砾状高密度灶,提示为钙化;CT扫描病变内部无脂肪密度,MR扫描T1WI反相位无明显信号衰减,因此病变内部不含脂肪成分。本例病变T2WI信号强弱取决于肿瘤内细胞成分、胶原纤维与黏液基质的比例,不符合囊变坏死。2.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A.肾上腺腺瘤B.肾上腺囊肿C.嗜铬细胞瘤D.节细胞神经瘤E.神经母细胞瘤答案:D3.该病变较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A.颈部B.后纵隔C.腹膜后间隙D.肾上腺皮质E.肾上腺髓质答案:B,C,E解析:节细胞神经瘤由分化良好的Schwann细胞、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多发生在交感神经系统分布区,常见部位依次为后纵隔(39~43%)、腹膜后间隙(32~39%)、肾上腺髓质(21.0%)。少数发生于颈部和中枢神经系统。04诊断病理
肿物一个,包膜完整,大小约7×6×4cm,表面局灶金黄色,似为破碎肾上腺组织,面积约3×2cm,肿物切面灰黄、质韧编织状,局部区域半透明。
免疫组化结果
S(2+),NF(2+),Vimentin(2+),P53(-),Ki-67(index+2%)。
结合病理及临床特点,(右肾上腺肿瘤)符合节细胞性神经瘤。
05讨论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s)为少见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占周围神经肿瘤的2%~3%,无显著性别差异,以青年和成人较多见,其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多见于40~50岁。大多数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血管活性肠肽、雄激素等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腹胀、难治性腹泻、高血压及女性男性化等症状。组织病理学来讲,节细胞神经瘤由分化成熟的Schwann细胞、神经节细胞以及细胞间富含胶原的神经元纤维束组成。与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比较,肿瘤内不含未分化或分化不成熟的神经母细胞,因此表现为良性生物学行为。肿瘤大体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由于瘤体质地较软、均匀,往往沿组织间隙呈铸型生长,与血管和脏器交界处呈自身受压改变。肿瘤边界清晰锐利,很少有出血、坏死,可伴有沙砾状钙化。本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为节细胞神经瘤的典型表现。CT平扫为均匀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可见延迟期轻度强化,对周围组织无侵犯。MR信号特征与肿瘤内部结构密切相关,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等或不均质高信号,其强弱程度取决于肿瘤内细胞成分、胶原纤维与黏液基质的比例。T2WI高信号的肿瘤中存在线性的低信号影(胶原纤维),为特征性影像表现。动态增强扫描呈轻度延迟强化。
总结当肾上腺区肿瘤具备以下临床特点和影像表现时,我们需考虑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
1.一般为体检发现,临床无症状,不伴有激素水平的升高;2.节细胞神经瘤质地较软,常沿组织间隙呈铸型生长,为其重要影像特征;3.肿瘤在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质高信号(与其内细胞成分、胶原纤维与黏液基质的比例有关);CT可见肿瘤内部存在沙砾状钙化;4.肾上腺区肿瘤多数血供丰富,增强可见明显强化;若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肿物仅呈轻度延迟强化,应考虑该病可能;5.如无以上典型表现则影像诊断困难,需要与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等进行鉴别。
作者简介:张杰颖,中医院住院医师。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获医学博士学位。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