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外耳道疖治疗专科医院 >> 外耳道疖诊断 >> 急性外耳道湿疹

急性外耳道湿疹

 

                              

(本文根据网络文章整理)

《急性外耳道湿疹》

  肝经湿热,兼挟风邪。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治急性外耳道湿疹方。

  苦参6克,苍术10克,盐黄柏10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蒲公英10克,车前子(包煎)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葛英华方。

《外耳湿疹的防治》

  外耳多见于小儿,分急、慢性两类,好发于耳甲腔、耳廓后沟,也可蔓延到外耳道内或耳周皮肤。

  外耳湿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以瘙痒及容易复发为其主要特征,皮疹常呈多形性的皮肤损害,随着病期不同,可出现弥漫性潮红、水肿、丘疹、水泡、糜烂、浆液渗出、痂皮及鳞屑等,皮疹消退后不遗留永久性痕迹。湿疹性反应主要为淋巴细胞浸润而非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无脓而有水泡形成,因而与通常的化脓性炎症反应不同。

 

 病因

变态反应与神经机能障碍可能为主要病因,慢性中耳流脓、泪液或汗液浸渍耳部皮肤易致本病,面部或头皮的湿疹也可为主要病因,具变态反应性体质的小儿,则多与进食某种乳制品有关。高温或化学药物刺激等职业因素也可致病。

  症状及检查

  一、因局部作痒,病人可表现有止痒动作,婴幼儿多表现为烦燥不安,不能熟睡。急性湿疹者兼有烧灼感受,如有继发感染则感疼痛,甚至体温升高。侵及外耳道时,可有及听力减退。

  二、检查:

  1.急性型者可见红斑或粟粒样小丘疹,但以散在的内含血清的半透明小水泡为多见。如有继发感染则形成小脓疱。水疱破后,水分蒸发而形成黄褐色痂皮,去之可减少量血水。脓疱破后形成溃疡。

  2.慢性干性者以表皮破裂为主要表现,外耳道的表皮脱屑、结痂、增厚,甚至形成狭窄,产生耳鸣及听力障碍,鼓膜也可充血。

  治疗

  一、寻找病因,予以排除或治疗。

  二、改善全身情况:末发现局部病因者尤应注意此点,如避免物质、改换乳品、加强营养及保持胃肠道机能正常等。

  三、局部治疗:以清洁、干燥、消炎为主。可分为三种情况进行处理:

  1.比较干燥,无渗出液者:可用1—2%龙胆紫涂布,使其结痂,保护伤处,或用10—15氧化锌软膏、白降汞软膏、抗菌素与可的松软膏等,也可撒用甘汞粉或硼酸粉剂等。

  2.有少量渗出液者:可用龙胆紫糊剂或氧化锌糊剂等涂布。

  3.渗出液较多者:可先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湿敷1—2天,也可用龙葵、苍耳、小飞杨、律草等任选一种或两种,适量煎水清冼或湿敷;或用0.1---0.5%枯矾水清冼湿敷。有继发感染时可用黄连(或黄柏)煎剂湿敷。待渗出液减少后,再用上述药物治疗。

  若分泌物过多,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水疱破后忌用水冼,可用1%醋酸铝液拭擦,有利消炎与吸水。如有脓泡,则排脓或去痂皮后,涂擦上述糊剂或软膏。对慢性湿疹除可采用上述各种药物外,尚可用10%黑豆溜油软膏(内含15%氧化锌)单独涂布,或与强的松10mg混合后涂布。必要时可用电吹风(热烘)、紫外线照射或x线治疗。对皮肤增厚者也可试用1—5%水杨酸软膏,以期变薄。

  预防

  一、保持耳廓清洁、干燥,勤剪指甲,以免抓破皮肤,对慢性化脓性病人尤应注意清除外耳道脓液,减少刺激。

  二、去除可疑病因,对一些可疑食物如鱼、虾、海味、牛奶等要严加注意。慢性感染灶应及时治疗。

          

布施医药

=====随喜转载功德无量=====

      湿疹堂谁说湿疹是顽固的疑难杂症?湿疹不难治,民间有方法!人体是个小宇宙,中医中药蕴藏着宇宙自然之大道!中医中药治湿疹,快速、彻底、立竿见影!湿疹咨询请加4    







































2016治疗白癜风疾病最好的药是什么
北京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fm.com/wazlyy/23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