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耳窍瘙痒案
安某,女,51岁。
初诊(年7月24日)双耳窍瘙痒2年。2年前无诱因出现耳窍瘙痒,呈阵发性,或单耳或双耳,痒时难以耐受,掏耳能暂时减轻,但可引起耳窍内痛并连及同侧头面部疼痛,呈跳痛,服芬必得无效,需用梅花针叩刺耳周后才可缓解。曾至耳鼻喉科就诊,诊为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耳内用药可暂时缓解,但仍频繁复发,深以为苦。平素咽部不适,咯白痰。刻诊:耳窍瘙痒反复出现,或左,或右,或双耳,无明显异常分泌物,听力感较前略迟钝,眠差,纳差,无明显口干,经常咽部不适,咯少量白粘痰,有时头部不适,情绪不稳。二便调。舌质偏红,苔薄白腻,脉弦。病发耳窍,从少阳治之,小柴胡汤加味。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党参6g,清半夏12g,桔梗10g,生薏仁30g,败酱草15g,当归12g,赤小豆30g,僵蚕10g,蝉退10g,木蝴蝶15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颗粒剂,7剂。日1剂冲服。
二诊(年7月31日):耳窍瘙痒减轻,咯白痰,舌脉同上。上方加陈皮30克继服。7剂。
三诊(年8月7日):耳窍瘙痒缓解,咽部不适减轻,舌脉无明显变化。上方7剂观察。
此后曾因其它疾病来诊,耳窍瘙痒一症偶有轻度感觉,无明显反复。
按:本患者耳窍发痒,按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关于孔窍病多归少阳之论,应从少阳着手治疗。处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因舌质偏红,苔腻,提示内有湿热,故加生薏仁、败酱、当归、赤小豆等,发挥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用,僵蚕、蝉退祛风化痰止痒。并加桔梗等利咽之品。虽加味较多,但切合病机,故收效较好。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