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一痒,“待命已久”的小拇指指甲便派上用场了,有些人即使耳朵不痒,也会用指甲掏一掏,觉得掏耳朵是种享受。但是你知道吗,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损伤外耳道,把细菌带进耳道内,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会出现面瘫。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掏耳朵这个“技术活”。
如何掏耳朵有讲究,人耳中鼓膜非常“娇气”,大家平时的一些小习惯可能会伤害到鼓膜。例如,很多人喜欢“掏耳朵”,甚至是把发卡、牙签伸入耳朵里,这都是极为危险的行为,很容易割破耳道,或造成划伤,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听小骨错位,最终致使听力损失、头晕、耳鸣等。
尖锐物掏耳朵不可行,
那么可用纸巾或棉签吗?
纸巾比较柔软,很容易折断或遗留纸末在耳内,一旦脏水进入便会导致纸质膨胀扩张,滋生细菌引发感染。因异物靠近患者的鼓膜,便影响了其传达听力的功能,时间一长,造成感染引发疼痛及耳漏,患者耳内粘液流出的现象。
也不建议使用棉签掏耳朵,用大头棉签伸进耳朵,快速转一圈的确可以把水吸干,也会觉得比较舒适,但很容易把耳道内零散的耵聍推进耳内,天长日久堆积下来,就形成了坚硬的耵聍,刺激耳膜引发炎症。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地清理耳朵呢?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三科主任王宁提出三种建议:
1可以用生理盐水清理耳朵。轻轻将盐水滴入耳道中,头摇晃几下,然后冲洗干净。
2
利用婴儿油、矿物油等专门清洁耳道的清洁油来清理。清理前,最好将油涂抹在手上测试,确定不会有过敏反应。
3
外耳道冲洗法。冲洗前需将耵聍膨化,用5%碳酸氢钠溶液滴耳,3~4日后待其全部或部分膨化,再冲洗。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耵聍又大又硬,影响听力,千万不要强行取出;
如果耳朵出现疼痛出血耳鸣等问题,不要轻举妄动,请及时就医。
本文由首都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袁先道进行科学性把关。
支持我们请评论点赞???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