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高温,让放暑假的孩子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加入到戏水的行列中。近日,郑州各大水上乐园都是热闹非常。然而,专家提醒,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游泳,因为“游泳病”会在不注意的时候来临,给孩子带来烦恼。
耳流脓,细菌侵犯了中耳
10岁的莉莉学游泳第一天被呛了好几口水。第二天早上起床,她就耳朵痛,还流脓,并且感觉听力也下降了!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被告知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莉莉出生后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过治疗,流脓的症状已经消了。据该院耳鼻喉科主任张智风介绍,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静止期,虽然不流脓,但鼓膜穿孔依然存在。游泳呛水后,水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会带入细菌侵犯中耳。因此,如果有耳部流脓史,不要游泳,医院检查后,看中耳炎有没有痊愈。一定要游,可以通过戴耳塞等方法防范水进入。若发生流脓现象,医院处理,以免加重病情,使听力进一步下降。
鼻窦炎,呛水引发了炎症
中考结束后,小涛开始学游泳。谁知,就在游泳开始两三天后,小涛出现头痛、鼻塞和流鼻涕的症状,妈妈以为小涛游泳时着了凉,服用感冒药,但没有好转,经耳鼻科医生检查,诊断为急性鼻窦炎。
张智风指出,初学游泳的人都很容易呛水,由于咽鼓管是连接耳、鼻、咽的通道,水呛到鼻子里,分泌物、细菌等呛到鼻窦,里面可能有过敏原,或是刺激的物体,容易引发鼻窦炎。患鼻窦炎时,严重的会出现流脓鼻涕,上颌骨、面部疼痛,额头痛等。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后要及时就医。
长疖肿,棉签错误擦拭外耳道
3岁苗苗的爸爸妈妈爱带她到泳池戏水,几天过后,父母觉得女儿不对劲,总是爱捂着耳朵哭,听力也不如以前。医院一检查,原来女儿外耳道长了疖肿!
张智风介绍,外耳道疖肿在儿童中很常见。一般来说,由于孩子在戏水后外耳道里会有一些积水,孩子会觉得不舒服。有些家长会用棉签或挖勺帮孩子掏耳,却不知道棉签等硬物会损伤孩子的外耳道皮肤、毛囊、耵聍腺、皮脂腺,有的还会形成脓肿,导致疼痛,吞咽时这种疼痛会加剧。脓肿形成后,需要切开引流脓水,如果没有脓,也需要消炎处理。
张智风说,进入暑假以来,因为“游泳病”而前来就诊的中小学生明显增多。游泳是好事,但如果身体不适宜就不要去游,或是游泳前要做好防范工作,例如戴鼻夹、耳塞等,防止呛水后脏水进入耳部和鼻腔。如果出现不适症状,不应拖延,要马上到耳鼻喉科就诊,以免加重病情。
皮肤病,三类人切记不能游泳
游泳是最好的消暑方式,可有三种人最好别去游泳。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振鲁说,三类人为:
1、对氯过敏的人;
2、有寒冷性荨麻疹病史的人,因为受到冷空气或冷水刺激后,患者的皮肤会引起过敏反应,这种反应的结果,常会导致皮内水肿,出现风团,并有奇痒的感觉;
3、患有疥疮、传染性软疣等传染性皮肤病的人,他们下水不仅有可能会传染给别人,自己的病情也可能会加重。
对于游泳的人来说,虽然被传染皮肤病的机会不是特别大,也要防患于未然。对此,李振鲁建议,尽量远离疾病传染源,自带毛巾、衣物、拖鞋、救生圈等。公用的扶梯、水龙头、躺椅等都是皮肤病传播的媒介,应减少接触。同时,游泳完毕后应马上冲洗。
精彩阅读
酷暑时节来玩雪!浪漫飘雪、冰雪滑梯、爱斯基摩冰屋、金犸象·魔幻冰雪王国带娃儿嗨翻天!
困扰80后父母的一大问题:该给学龄前儿童玩ipad吗?
:孔令雅
合作:(手机+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