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很多的市民都会带上孩子去游泳,不仅能够让孩子多运动,也能够让孩子享受这个夏天的清凉。
但是,很多孩子因游泳的方法不当,导致耳朵不适,出现耳朵肿痛、耳闷甚至流脓、听力下降等异常情况,医院就诊。
游泳为什么会得中耳炎
公共游泳池的水不干净,一旦呛水,泳池的水进入咽鼓管,细菌或霉菌随之进入,造成从内到外的逆行感染。
如果以前就患有慢性中耳炎,或是鼓膜已经完全穿孔的,游泳时不注意,水会直接进入中耳道,导致中耳潮湿,细菌迅速繁殖生殖,产生炎症。
有的人在游泳时挖耳朵,造成耳道损伤,导致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感染。
也有的人群在感冒未好便去游泳,抵抗力降低,鼻腔中的细菌进入中耳道,从而引起中耳炎。
为什么儿童青少年游泳易患中耳炎
儿童、青少年耳部结构发育尚未完善,特别容易发炎,尤其是咽鼓管部位,与中耳相通,经常处于开放状态,所以,如果咽喉一旦发生炎症就容易感染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听力
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咽鼓管发育不成熟,一旦鼻腔呛水,细菌很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造成感染,引发急性中耳炎,中耳大量积脓,耳朵剧痛,流脓使鼓膜破溃,造成穿孔。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耳鸣、耳痛和听力下降症状,医院检查。
再次提醒,如果不幸已经患了中耳炎,一定记得千万不要游泳玩水,以免加重病情。
夏季游泳如何预防中耳炎侵袭
游泳时,外耳道上皮层被水浸泡,会发生软化和肿胀,角质层被破坏,抗感染能力明显减弱。此时,外耳道皮肤若有破损,常见致病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真菌等就容易入侵,造成外耳道炎。因此游泳时预防中耳炎很有必要。
?1、游泳时尽量不做大动作游泳(如跳水),避免呛水。
?2、每年游泳前,请医生认真检查耳部。若发现耵聍(俗称耳屎),应使用耳道清洁液,耳道清洁液会自动膨胀软化耳屎、污垢,不需要使用挖耳勺等工具用力在耳道内掏异物,以免损伤耳道内壁。若有鼓膜穿孔、中耳炎等疾病,不宜游泳,以防疾病复发。糖尿病患者游泳时应特别注意卫生,以免发生坏死性外耳道炎。
?3、游泳时可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水的进入。
?4、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手指、发夹、火柴梗等挖耳,以免造成外耳道损伤,引发外耳道炎。掏耳屎可以使用耳道清洁液,快速软化、膨胀堵塞耳道的耳屎、污垢,疏通耳道。
?5、保持外耳道干燥。游泳后,耳道内若积水,可将头偏向一侧,使耳道口朝下,单足跳跃数次,使耳道内的积水自动流出。随后,用清洁的医用棉签蘸取耳道清洁液轻轻擦拭,杀灭耳道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预防耳道内感染。
?6、鼻子若不慎进水,应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随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以免擤鼻方法错误导致污水和微生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同仁耳鼻喉科专家提醒:儿童青少年尤其要预防中耳炎,如果得了中耳炎,切记不可游泳。
▼
快速预约通道▼1、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自助挂号2、-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