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篇——五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年7月底,经过中朝两国人民历时三年的浴血奋战,美帝国主义被迫在扳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消息传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到处都自发组织了庆柷活动。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郭凤英在 的初期,就同剧团的同志们进行过募集飞机大炮的义演、如今战争胜利了,她由衷地感到自豪。不久,从省城太原传来了将组织慰问团赴朝鲜慰问 的消息,郭凤英高兴极了,马上以阳泉市人民代表的身份向上级领导提出了要求参加慰问团的申请,并日夜等候让她出发的通知。但是直到她打听到慰问团出发的确切时间,仍然不见有人来通知她。这下可把她急坏了,她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假如错过这个机会她将会一辈子感到遗憾。于是她急中生智,决定到火车站死等。慰问团出发那天,一大早她就赶到了车站,目不转睛地耵着西来的列车。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客车才喘着粗气进了站。没等列车停稳,她就急步爬了上去,挨车箱寻找她熟悉的面孔。当她找到慰问团团长魏东河以及冀美莲时,她才知道慰问团成员除丁果仙等少数人外,均来自省城的华北人民晋剧团,省城以外的其它演出团体暂无慰问任务。听到这个情况,郭凤英有些失望,但并未灰心,她觉得自己不是为了去游山玩水,更不是要争名逐利,只是想去看看那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贏得战争胜利的最可爱的人,想去尽一点革命文艺工作者应尽的义务。于是她继续向魏东河同志申诉了自己要去的心情和理由。郭凤英的话,使魏东河很受感动,他知道朝鲜停战才两个来月,那里的枪炮声虽然暂时停息了,但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随时都有重新爆发战争的可能。一些艺人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死活不愿去冒这个风险。而作为一个著名演员,郭凤英却以一片赤诚主动要求前往朝鲜,这种精神确实是很感人的真想马上答应郭凤英的请求,只是碍于批准权限,他没有这样做。坐在魏东河旁边的冀美莲也被自己同龄伙伴的真诚感动了,在她的建议下,魏东河答应到北京后向总团说明情况,尽快答复郭凤英的请求。当鸣叫的火车徐徐开出阳泉车站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郭凤英望着远去的列车,恨不得立刻就能听到批准她前去的消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郭凤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就在她苦熬了两天之后,山西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派人专程前往阳泉告诉她,领导批准了她的请求,要她速赴北京。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晋剧联合演出团,团长魏东河,副团长高剑云。主要演员有丁果仙、郭凤英、冀美莲、王银柱、梁小云、任玉珍、段玉明、李素英、冀萍、李爱花等。郭凤英参加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打金枝》、《黄鹤楼》、《三滴血》、《蝴蝶杯》、《凤仪亭》其它人参演的剧目有《空城计》、《赠剑》、《打渔杀家》等。他们在北京过了国庆节,稍事休息后便踏上了出国的旅途。临行时政府还给赴朝人员每人发了一身崭新的蓝色制服。当呼啸的列车带着祖国入民的深情厚意 ,将慰问团送到朝鲜新义州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慰问团的成员一下车便受到了朝鲜人民的热烈欢迎。虽然语言不同、服饰有别,但从那一张张挂满激动泪花的脸上,郭凤英却着到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看到了朝鲜人民热爱和平的内心世界。因此,郭凤英虽然身在异国的土地,内心的温暖却如同在家里一般。她忘掉了旅途的疲劳,紧紧握着那一双双消灭过侵略者的手,满腹激情化作了滴滴热泪,悄悄地洒在了胸前。在新义州作了短暂停留后,慰问团改乘汽车,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向慰问地驶去。山间公路被美帝国主义的炸弹毁坏了很多,汽车不时出现剧烈的颠簸。路上尽是弯道,有的地方弯度很大,由于天黑,除了偶尔能看见一道道耀眼的汽车车灯光束,其它便什么也看不见了。十月的朝鲜山区,夜晚已添了阵阵寒意,但是当慰问团到达目的地后,却像遇到了一团炽热的火球,早已等候在那里的 指战员一拥而上,顷刻间将慰问团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握手致意,有的帮助搬运东西,真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面对日夜想念的最可爱的人,慰问团的人们把早已准备好要说的话忘了个一干二净,只是一个劲地说:“你们辛苦了,祖国人民想念你们!”当晚,慰问团的成员被安排在“自在洞”休息。“自在洞”实际就是 战士在山上挖的防空洞,“自在洞”这个雅号究竟出自谁早已无人知晓。郭凤英躺在洞内的土炕上,不知是心情过分激动,还是惦记第二天的演出,一夜反来复去没有合眼。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为了不影响身边休息的丁果仙,她蹑手蹑脚地向洞口走去,想好好看看朝鲜的三千里锦绣江山,看看 战士生活战斗的环境。不料刚出洞口,就发现有两个持枪的 战士正警惕地守护在外面。这时她才意识到,原来他们是在 战士的严密保护下休息的。顿时她像触了电一样,一股热流冲向了她的心头,她的鼻子发酸了,呆呆地立在了那里。吃罢丰盛的早餐,郭凤英正想去准备一下出国以来的第一场演出,突然一个 战士走到她跟前,规规矩矩地向她敬了个军礼:"你是郭凤英同志?”“嗯!”郭凤英有点吃惊,赶忙回了一句。“首长吩咐,医院治病。““治病?我没病。”听说让她去治病,郭凤英更觉得有点奇怪。心想,一个好端端的人,哪里有什么病呢?“听说你耳朵不舒服。” 战士郑重其事地说。这时郭凤英才恍然大悟,原来她在期盼出国时,由于心情过于焦急,她得了急性耳膜炎,耳内嗡嗡作响、脓水不时外流、听力也有些减退。但她并没有把这当回事,只是在列车上闲聊时和同伴们说起过, 首长怎么会知道呢?神了,真是太神了!一夜之间她的耳病竟能被侦察得淸清楚楚,怪不得 能打胜仗呢!临出发时她曾告诫自己,出国后不给“最可爱的人”添麻颂,可偏偏这第一个麻烦就是她给添的,她真恨自己那张没把门的嘴!没办法,人乡随俗嘛,在部队就得听部队的,千万别再落下个“不服从命令”的名声。于是她乖乖地跟医院进行了封闭治疗。说来也怪,打那以后郭凤英的耳膜炎奇迹般的好了,而且始终没有再犯。朝鲜是个多山的国家,他们慰问演出的地方大部分在山区,演出条件很差。有时用木板临时架个高出地面的简易舞台,有时则干脆在山坳演山。一天两场,场场爆满,但仍然满足不了 官兵看戏的要求。于是慰问团领导当机立断,决定一分为二进行演出,这样一来,原本就人员紧张的演出队伍,出现了参演人员严重不足的局面。但是全体演职人员在为英雄演戏学英雄精神的劲头鼓舞下,非但没有提任何困难,还想出了一个一专多能一身兼数职的演出办法。有戏时是演员,没戏时是舞台工作人员;能敲锣的敲锣,会打鼓的打鼓;就连平时根本没有上过场的随团干部、医生、编创人员、也都一个个粉墨登场扮起了龙套把子。那情景至今想起来仍然十分感人!出国之前,郭凤英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像 战士那样,以实际行动打好慰问演出这一仗。踏上朝鲜国土后,朝鲜人民的热情欢迎、 官兵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演出团同志们忘我工作的动人情景,使她更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因此每场演出她都要尽心尽力,直到让 官兵们看得满意为止。在演拿手戏《黄鹤楼》时,郭凤英让青年演员梁小金扮演周瑜,她扮赵云,像当年三儿生给她配赵云一样,不仅演出了赵云一派虎气浑身是胆的英雄气质,还处处扶持后进让小金演好周瑜。戏完后她出的汗水常常能杷水衣湿透。若遇到没有上场任务的时候,她就去管衣箱、搬道具,或者去武场敲小锣。有一次王银柱演《打渔杀家》就是郭凤英敲的小锣。当演到萧恩蒙冤受刑,被逼无奈斩除爬山蛇时,王银柱在紧张激烈的音乐声中,以他那真挚的情感和火爆的表演贏得了在场指战员们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台上台下一时间融成了一个除害反霸的完美整体。郭凤英知道,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这就是艺术的社会功能之所在。演出是十分紧张的,两场戏经常不在同一个地方演出。为了不误下一场演出,演职员赶路是常有的事。而 官兵们为了让演出人员尽可能快点恢复体力,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拿来给慰问团的同志们吃,一日三餐每次都要摆满丰盛的菜肴。至于热烈的欢迎欢送,慰问团从江原道、元山,到金刚山、鱼影山,几乎每天都要遇到。手握疼了,掌拍麻了,仍然无法表达亲人见亲人的特殊感淸。在朝鲜的五十个日日夜夜,每一天每一夜都是令人难忘的,但最令郭风英难忘的是瞻仰烈士墓。有一天,利用演出之隙部队为慰问团安排了一次瞻仰烈士墓的活动。那天天气很不好,已进入了严寒的季节。在部队首长的带领下,郭风英随慰问团的全体同志来到了一处向阳的山坡下,那里埋葬着数以千计的 烈士。周围没有苍松翠柏,也没有高大的墓碑;和烈士们作伴的只是布满焦土的山峦和侵略者留下的无数弹片。在向烈士默哀致敬后, 首长向大家讲述了 战士们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动人事迹,讲述了英雄们血染战场视死如归的崇高革命精神。听着那一桩桩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再看看面前这一座座悄然无声的坟墓,郭凤英的心里顿时思绪万千失去了平静。她仿佛看到了 指战员为和平献身的壮烈场景,看到了摧不折压不垮的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与残酷。这时她忽然想到几天前部队一大队送给她的个纪念袋。袋子是用避弹布制成的,白色,正面有一只腾飞的紫红色和平鸽,下写“和平万岁”四字。心想,这不正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真实写照吗?然而在帝国主义存在的今天,和平靠乞求是永远得不到的,只有靠斗争去争取。烈士们为祖国的和平、世界的和平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活着的人就应该义不容辞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去尽心尽力。 如今赴朝慰问的日子已过去了四十多年,我们的祖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郭凤英当年的勃勃英姿早已悄然逝去,成了一位两鬓斑白年逾古稀的老人,但有一件纪念品至今仍珍藏在她的身边。那是一块一尺见方的白色避弹布,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送给郭凤英同志:希望你更进一步的创作出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进一步体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信箱2排文工队宁志岳我们不知道这位宁志岳同志现在何处工作,但是我们很想告诉他,作为一位旧社会过来的艺人,四十多年来郭凤英同志时刻都在遵循着毛主席指引的文艺路线前进,始终在用他的祝愿勉励鞭策自己。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不再登台献艺,但下一代戏曲艺术接班人的成长仍是她关心的主要问题。链接: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一)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二)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三)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四)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五)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六)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七)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八)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九)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十)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十一)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十二)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十三)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十四)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十五)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十六)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十七)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十八)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十九)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二十)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廿一)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廿二)戏曲图书连载-《晋剧名生郭凤英》(廿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