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瘀血的致病特点。体内有血液停滞、或者是有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或者是血运不畅、积存于经脉和脏腑内的血液,都可以被称之为瘀血。从这个定义上来看,瘀血很好理解。包含两个要素:一,血液停滞,就是说血液的循行出现了问题,它不再循行了,或者是循行的速度变缓。二,停滞的血液,仍然留于体内,并没有排出体外。这就是瘀血。瘀血和痰饮一样,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
我们想一想,有哪些原因会引起血液的运行失常、停滞?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两大类,第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血行不畅,血仍然在经脉之内,但流行速度变缓,或者干脆停滞。这些原因包括哪些呢?首先,血液在体内循行的动力是什么?是气。气为血之帅。哪些气呢?心气,心能行血,宗气能够助心行血,脉气能够行血,阳气或者说气本身也可以行血。所以说,如果是气的推动作用出了问题,比如说气虚导致推动不足,就会引起瘀血。或者说是气的运行本身出了问题,气机的停滞,气自身的循行就减缓甚至停滞,出现了气滞。那就会出现瘀血。这就是气停则血停。那么这是气的一方面。
和血本身也有关系。大自然的河流如果要奔腾汹涌,运行通畅,它的第一个先决条件,便是要有足够多的水。如果说一个河流里面的水很少,已经趋于干涸,那么它的运行必然是不通畅的。所以血虚不能充裕也是引起瘀血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那么血寒就容易导致瘀血的发生。其实血热也容易导致瘀血。第一,血热的时候,血液流行速度是加速的,血热则脉流迫急。脉的功能受到影响之后,也可能会引起血液的循行障碍,就会出现血行不畅。第二,血热易灼伤脉络,或者说是血行速度太过,也会导致血溢脉外。这两种原因都会导致血不附在经脉之中,流于经脉之外。那么离经之血也会导致瘀血。所以叶天士在《外感温热论》篇里就说散血。散血就是行血的意思,因为血热至极,也会引起瘀血。
第二大类,就是血离其经,也就是离经之血即为瘀。离经之血就是不附在经络之中的血,这个血必然没有完全排出体外。留于体内的这一部分,它既不在经络之中,当然也就没有力量来推动它循行,也没有一个路线给它循行。所以它必然是停滞不动的。所以,它正符合我们前面对于瘀血定义的两个要求。所以离经之血即为瘀。具体来说,出血就必见瘀血,反过来说,瘀血往往也容易导致出血。
知道了瘀血的成因以后,我们来看下瘀血有哪些致病特点。首先想的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瘀血引起的疼痛,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比方说寒冷、气滞引起的疼痛有什么区别?瘀血所引起的疼痛主要是刺痛。如果出现刺痛,首先要想到有瘀血的可能性。
除了疼痛,瘀血往往还会表现失于濡养的症状。气血循经络而濡养全身,现在瘀血阻于经络,那么气血就不能正常运行。瘀阻之处,就必然相应的气血不能够达到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就会出现气血失于濡养的症状。所以瘀血往往见到肌肤甲错、麻木不仁等表现。
再者,瘀血往往会有发热,主要是因为血滞不行、瘀而发热。瘀血发热主要是两大特点:第一,晚上发热厉害,因为白天人是在活动之中的,气血尚且能够勉强运行,所以瘀结轻,不易发热。但到了晚上,人安静了、睡着了,气血运行也相对迟缓,于是更容易随结而化热。
也有人从阴阳的角度解释。因为血为阴,现在是瘀血发热,夜为阴,瘀血为病,阴分更甚,所以应该在阴时发热,晚上发热。那么这个发热,除了在晚上发热为主以外,还有个特点,就是虽然有发热,但是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口不渴的原因是因为阴分发热,所以会蒸腾阴津,不会出现阴液不足的感受。或者是虽然口很渴,但并不愿意把这口水喝下去,只想放在嘴里漱漱口,润泽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就是瘀血发热的特点。
瘀血既然阻滞经络,它的血液流行就必然不通畅。血液的流行不通畅,那么血液总要有一个去处。或者是因为已经有了瘀血而导致气血停滞,加剧了气滞血瘀,这就是气滞则血凝,血凝则气滞;或者是血溢于外脉,那就出现了出血。所以瘀血和出血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出血了,离经之血即为瘀。而一旦有了瘀阻,又往往导致脉络不通,血无去处而溢出脉外。这些溢出脉外的血,它是流于体内的,体内不是一个真空的环境,它有气,它还有津液。那么气和停滞的津液也就是痰湿水饮与瘀血相搏结就会形成各式各样的积块。如果纯粹是瘀血形成的积块,它就会表现为比较坚硬,位置固定不移;如果是挟杂有气和痰饮,它就会分别地体现出气滞和痰饮的相关特点。比方说气滞为主,但是也挟有瘀血的这种疾块,它的颜色没那么深,位置虽然相对固定,但是质地按起来就没有那么坚韧。如果是挟有痰饮或者是以痰饮为主的呢?甚至可以表现为结块有韧性。这个就看是气滞、血瘀、痰饮哪个比例更多了。体内大多数的积块都是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气滞、血瘀、痰饮这三者出现的任何一种病理变化,都很容易诱发另外两种病理变化。所以到了后期,实际上都是气滞、血瘀、痰阻三者合而为患。
瘀血还有一个很有独特的一个表现,就是患处的青紫。瘀血停于经络,能够观察到经络状态的时候,可以看到相应的部位有青紫的表现。有的时候瘀血着于体内,我们看不到它瘀血停着的那个部位的直接表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舌象看到,它往往是舌质青紫,或者是有瘀斑瘀点,或者是舌下有紫纹,总之以青紫为望诊的主要特点。最后,在脉象上,瘀血的辨证往往表现为脉涩或者是结、沉、弦等这样一些脉象。这个就是瘀血致病的主要脉象特点。
实际上,有的时候我们在判断一个患者有没有瘀血,除了要有以上辨证以外,有的时候不见得有这么典型的表现,但是因其久病、怪病,我们也要考虑到有瘀血的可能性。因为病久了,所以病邪逐渐的深入,可以表现为瘀血,这个时候,我们除了要辨证论治以外,也要想到适当的加一些活血、通络的药物。还有一些怪病,无从辨起,也要考虑到有可能是由瘀血引起来的。那么王清任在“血府逐瘀汤”的讲解中就记载了很多由瘀血引起的怪病,有些疾病从这个症状上看,没有我们前面讲的这些典型的瘀血见证,但是它也是由瘀血导致的。当我们辨证辨不清楚,或者说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很明确的病因的时候,要考虑到瘀血,还有痰浊的可能性,要积极地去寻找痰和瘀的证据。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考虑到这个可能性,不代表说我们就可以妄下结论说它一定是痰瘀导致的。最终一定还是要有痰和瘀的相关见证作为证据,我们才可以做这样的诊断,做这样的治疗。
稿约:“从头学中医”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