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herpes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缠腰火丹、蛇串疮或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
病因病机
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亲神经和皮肤特性。对本病无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儿童多见)被感染后,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而成为带病毒者。当宿主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时,如患感染性疾病,肿瘤、放疗、外伤、月经期或过度疲劳,潜伏于神经节内的病毒被激发活化,使受累神经节、相应感觉神经及其支配区皮肤出现神经痛及节段性疱疹。
临床表现
一、皮损特点: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丘疹,并发展成水疱呈簇状,内容清亮,疱壁紧张,厚不易破裂,数日后干燥结痂,于2~4周后脱落留下色素沉着。常为单侧发病,少有超过体表正中线者。有时可为大疱或疱内容物为血性。
二、好发部位:三叉神经第一支皮肤分布区、胸、腰、部神经分布区,其他如颈部、四肢等部位均可累及。
三、好发于春秋季:潜伏期为7d~14d,先可出现低热不适乏力等,皮肤刺痛或感觉过敏。自觉症状以神经痛为主,老年患者常剧痛难忍,儿童患者较轻或偶有瘙痒等。病程约2~3周。愈后可获终生免疫,很少复发。
膝状神经节受累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即Ramsey-Hunt综合征。仅有神经痛、丘疹性损害而无水疱,称不全型或顿挫型带状疱疹。亦可引起全眼炎导致失明或脑膜脑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带簇集性水疱、带状排列、单侧分布及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等特点,不难诊断。但应与单纯疱疹、接触性皮炎、急性阑尾炎、胸膜炎相鉴别。
一、单纯疱疹: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壁薄易破,疼痛较轻,反复发病。
二、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局限于该部位,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灼热、瘙痒,无神经痛。
此外,带状疱疹早期或无疹型带状疱疹的神经痛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及坐骨神经痛等。
全身疗法
1、止痛剂:可选用布洛芬(芬必得)、卡马西平,以及维生素B1、B12等神经营养药物。严重的尚可作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2、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α-干扰素、胸腺肽或丙种球蛋白等可酌情选用,以减轻症状,缩短疗程。
3、糖皮质激素:对老年和眼受累患者,早期给予中等剂量强的松有缩短病程、缓解神经痛的作用。
物理疗法
远红外线、氦氖激光照射、紫外线照射及频谱电疗等有一定的消炎、止痛效果。临床也可用紫外线照射在病程早期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其具有缩短病程和减轻神经痛的作用,对于老年患者尤为适用。
温馨提示:如有皮肤问题或者需要预约挂号的,可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在线咨询或挂号,(发送姓名+电话+就诊时间可立即预约挂号),祝您平安健康,越来越美丽!
版权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留言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谢谢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