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俗称“耳屎”,为外耳道软骨部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正常情况下,在外耳道皮肤表面附有很薄一层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形成薄片,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脱落排出。有杀菌、抑制真菌生长及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灰尘、小虫的作用。若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会越积越多,时间久了有可能渐渐结成棕褐色的硬块,紧紧阻塞在外耳道,这就是耵聍栓塞。
2造成耵聍栓塞的原因有哪些?造成耵聍栓塞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为患有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或经常挖耳及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使外耳道皮肤常受刺激,致耵聍分泌过多;其二为外耳道狭窄、骨疣、异物存留等,使耵聍排出受阻所致。
3耵聍栓塞形成后,患者会有哪些不适?得了耵聍栓塞,声音不能通过外耳道传导鼓膜,可能引起耳聋。若为一侧栓塞,另一只耳朵可以听,但两侧耳朵都栓塞,听力减退就很明显。在洗脸、洗澡或游泳时,耳朵进水,将耵聍栓泡胀,可致突聋;刺激外耳道皮肤出现糜烂、肿胀、疼痛或流脓。小块的耵聍若紧贴耳膜,也可引起压迫症状,如耳鸣、头晕,甚至引起反射性咳嗽、头痛等。长时间的耵聍栓塞和感染可以引起外耳道皮肤破坏、骨质吸收、产生外耳道脂瘤,此时疼痛症状十分严重,有时需要住院治疗。
4怎样观察小儿耵聍?有的小宝宝耳屎颜色较深,呈黄褐色及油脂性,很黏稠,有时堆在外耳道口,俗称“油耳屎”,并非异常,无需治疗,用75%的酒精轻轻擦拭即可洁净。若宝宝有轻微耵聍栓塞(即耳屎越积越多,形成块儿,越久越硬),没有其他不适的感觉,父母不要自行给宝宝挖耳。因为坚硬的栓塞一触即痛,往往挖不出来,反而越掏越靠里。加之宝宝不配合,会有危险。可请医生用耵聍软化剂滴耳,待软后再将其取出。
5怎样处理耵聍栓塞?用耳镊或耵聍钩取出耵聍团块。若大而硬难以取出者,先滴入4%碳酸氢钠或1%~3%酚甘油,每日滴4~6次,待软化后再用上述器械取出,或用冲洗法清除。已有外耳道炎者,应先控制炎症,再取耵聍。
外耳道冲洗法:手持弯盘放于患者耳垂下,拉直外耳道,用10~20ml注射器接钝粗针头或用特制外耳道冲洗器,吸温冲洗液,将冲洗器头放入外耳道内靠近后上壁,逐渐轻轻加压冲洗,使水流冲向外耳道后上壁,冲洗液进入深部并借回流力量将“耳屎”冲出。冲洗完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
6夏季为何要更注意耵聍栓塞?在炎热夏季尤其应该注意防治“耳屎”栓塞。因为夏季游泳、洗澡较多,会使水液进入耳道,致使“耳屎”体积增大,出现外耳道阻塞、听力减退,个别患者会出现耳鸣、头晕等症状。一旦游泳或洗澡时耳内进水,应该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分。有鼻咽疾病患者应该积极治疗,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在挖取底部耳垢时要格外当心,避免损坏鼓膜。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一旦出现耳部不适症状,医院就诊。
北京能治疗白癜风吗知名白癜风医院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