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北京一名三岁的小男孩跟着妈妈到小区里玩,没多会儿,孩子说身上痒,妈妈一看被蚊子咬了,赶紧带回家抹清凉油。没想到,那几个小红点越来越大,慢慢地腿上红了一片,脚上还起了一个大水疱。
眼看着水疱越变越大,医院。医生说:蚊虫叮咬人体除了吸血,还会向叮咬部位注入它自己的体液,对有的孩子来说,就会皮肤明显红肿、局部水疱,甚至因其中携带的病原体引发传染病。假如孩子瘙痒抓挠之后感染,就更麻烦了,必须进行抗感染治疗,甚至可能形成长达数月的皮肤色素沉着。
因此,家长们可别觉得蚊虫叮咬都是小问题。一般情况下的叮咬水疱,尽早局部涂抹抗过敏药膏,例如激素软膏(如艾洛松,氢化可的松软膏),或赛庚啶软膏等,在第一时间阻止过敏反应继续进展;可以使用1到2天直到局部红肿基本消退。短时间涂抹激素软膏对孩子不会有任何风险,家长们不必顾虑。如果叮咬部位很多,全身瘙痒明显,除上述处理外,还可以口服抗过敏药物如仙特明、开瑞坦等缓解症状。少数孩子会出现罕见情况,例如喉鸣、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表现,医院医治。
以下这些蚊虫在夏天活动更为频繁,要多注意,而且要记住:不是所有蚊虫都能一巴掌拍死就完事。有的虫子不能拍,不能拍,不能拍!
1
隐翅虫
隐翅虫外形类似飞蚂蚁,容易让人乍一看是蚂蚁爬到娃的小胖腿上了,“啪”的给它一下。但其实隐翅虫体内含有强酸性的毒液,一旦拍死,毒液就会喷涌而出,引发皮炎、溃烂、高烧和淋巴结肿大。
医生介绍,隐翅虫不会主动蛰人,如果它是爬到皮肤上不能去拍打,要用嘴把它吹掉,或者用水把它冲掉。
2
蜱虫
被蜱虫叮咬严重可致死。
蜱虫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它在夏季常见于山区和沼泽地区,一旦碰到一定要谨慎处理。
被蜱虫叮咬不能硬拽硬拍,否则蜱虫的头部会断在皮肤里,引起感染,严重的可致人死亡。
医学专家建议,如被蜱虫叮咬,可用酒精涂抹,使虫头部放松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另外,被蜱虫叮咬的人发病前会有1至2周的潜伏期,之后可能会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因血小板数值下降,全身出血而亡。
医生提醒,到野外活动后,如果出现高热和斑疹等病情,要想想是否被蜱虫叮咬过,同时要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
毛虫
不是说只有小蚊虫才会咬人。夏天户外经常能见到的毛虫,比如在一些植物的叶子里面见到的桑毛虫、次毛虫呀,它们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虫咬皮炎,严重的会引起荨麻疹、关节炎等全身反应。
4
螨虫
夏天还是家居生活中螨虫高发季节,棉质寝具上最容易附着螨虫,适于螨虫繁殖,导致过敏性皮炎。
专家介绍,梅雨季节前后,十分之一的皮肤病患者都是螨虫导致的过敏性皮炎。被螨虫叮咬后,会出现水肿性丘疹、丘疱疹,其上有小水疱,常伴有抓痕与结痂,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疱。
防治螨虫,家里要经常清洁除尘。床单、被褥、枕芯、地毯等要经常清洗,并在阳光下曝晒;也可在60℃以上的热水清洗。换季时使用久置橱柜中的衣物与床单被褥时,要先清洗晒干后使用。
预防蚊虫叮咬
让孩子免受蚊虫叮咬之苦,预防是第一位。
1、避免到蚊虫多的地方玩耍
花草茂盛、环境脏乱、潮湿的地方是蚊虫滋生和聚居的地方。尽量不要带宝宝到这些地方玩耍,更不能让宝宝在草丛中久坐、甚至睡一觉。带宝宝出去的时候,尽量穿比较薄的长袖衣裤。使用带蚊帐的小推车,并适当使用一些宝宝专用的驱蚊水,减少蚊虫接触宝宝的机会。
2、家中所有窗户都用纱窗或挂蚊帐驱蚊
对小婴儿来说,最好的预防方法是物理防蚊,就是家里用纱窗,或在宝宝的小床或小车上挂上透气性较好的蚊帐。毕竟在天气特别热的时候,宝宝还是在家里玩耍的时候多。
3、搞好家中清洁卫生
家里要定期打扫,不留卫生死角,不给蚊虫以藏身繁衍之地。小宝宝的床或小车,尽量不用草编织的凉席、枕席等东西。因为,草编织品容易藏小虫子,这些小虫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当宝宝接触到这些小虫子的时候,就会受到袭击。
4、勤洗澡、勤剪指甲
经常给宝宝洗澡可以去除体表分泌物的味道,减少被蚊子袭击的可能。在洗澡的时候,在水里加几滴宝宝金水或十滴水,在盛夏有清凉、去痱等功能。
还要经常给孩子剪指甲。因为,有了叮咬以后,即使再叮嘱不要抓挠,但孩子很难有这么强的自制力,肯定是难免抓挠的。所以,指甲要剪短一点。
(内容整理自央视新闻及网络)
了解更多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资讯,请长按下方云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好了应该要注意什么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