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朵
这世上最美的声音都由它来传达
1耳朵进水不是小问题曾有一位医生讲过一个病例,年轻妈妈说几天前给宝宝洗澡,不小心宝宝耳朵进了水,宝宝有点闹,妈妈以为过几天就好了,没想到4天后,宝宝哭得越来越厉害!医生检查时才发现,宝宝的进水耳朵已出现化脓,并且耳膜穿孔。用工具对着这只耳朵做了简单测试,遗憾地发现它已经失去听力……当知道宝宝耳朵进水后,应迅速让宝宝侧躺在自己大腿上,进水耳朵朝下,用手掌紧压宝宝的耳根,然后迅速松开,连续做数次这个动作,吸就会被吸出。固定宝宝的头部,用消毒棉签伸进宝宝耳朵约1cm深度旋转,将剩余在宝宝耳朵里的水拭干。如果宝宝反抗、有抵触的情绪,不可强行进行此动作,以以免伤及耳朵里的鼓膜,可以等宝宝睡着后再拭。如果几次擦干后仍有臭味,医院给耳朵点药水。如果宝宝不能配合,请不要轻易给宝宝掏耳朵,否则会有鼓膜穿孔的危险,医院找医生帮您处理。另外,告诉您一个小技巧:给宝宝洗澡时,将耳朵由后到前按住贴紧脸部,这样就不易致耳朵进水。由于小宝宝不会说话,无法表达自己的不适,日常生活中需要父母细心观察,因为最了解宝宝的还是父母。如果宝宝有摇头、挖耳朵等动作,并伴有哭闹,家长就要立即注意一下宝宝的耳朵是不是出现了问题。
2强迫症,爱给宝宝掏耳屎有些宝爸宝妈爱干净,喜欢给宝宝掏耳朵,更有些宝妈喜欢随手用发夹、棉签或手指甲等,在宝宝的耳道内掏挖。其实这种行为是非常错误的!耳屎不仅可以粘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能杀菌,还能起到保护耳膜的作用。小宝宝的外耳道还远没有发育成熟,经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轻者掏伤耳内皮肤而引起炎症,生疖长疮,严重的可能会把鼓膜捅破,导致宝宝听力损伤。一般来说,耳屎会随着宝宝的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借助于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所以你并不需要担心。如果宝宝耳内的耳屎积存过多,而又不能自行排出的话,医院找专业医生处理,不要自行处置。
3宝宝发烧、鼻塞咽痛、夜间啼哭,不知道是中耳炎导致的中耳炎是耳部最易发生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为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耳道进水等。病情加重会出现化脓,严重者还会出现耳膜穿孔,丧失听力。很多宝爸宝妈发现宝宝发热、鼻塞咽痛、夜间啼哭,只以为是感冒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宝宝得中耳炎了,这时应立即就医,寻求耳科专家的帮助。
4宝宝耳朵进异物自己处理有的宝爸宝妈在宝宝耳朵不小心进异物后,会自己掏挖耳朵,企图掏出异物,其实这种做法相当危险,掏挖极易把异物更推入耳内,更可能伤及耳膜。出现这种情况应尽快送医。将宝宝患耳朝下,医院耳鼻喉科请医师治疗。如果是蚊虫类的,可以用手电筒、台灯等照明用品,往耳朵内照射以驱使蚊虫爬出。
5让宝宝平躺着喝奶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这样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时,就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
6捏紧鼻子用力擤鼻涕很多家长为了把宝宝的鼻涕擤干净会用力捏住宝宝鼻翼,还一定要让宝宝用力,这样做其实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很多宝宝感冒时得中耳炎都是因为宝爸宝妈擤鼻涕的方式不对。
7宝宝挠耳朵、揪耳朵以为没关系如果宝宝常常挠耳朵、揪耳朵,爸爸妈妈要引起重视。有些过敏体质的宝宝出现外耳湿疹时,会因为外耳皮肤瘙痒烦躁而出现摇头晃脑、拽拉耳朵的现象。爸爸妈妈如果发现宝宝脸上或其他地方曾长过湿疹,且摇头晃脑、拽拉耳朵时,医院检查。在引起宝宝揪耳朵的原因中,爸爸妈妈还需要警惕的是耳部感染,如中耳炎等。儿童咽鼓管、鼻咽的特点,令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很容易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另外,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症也容易沿着咽鼓管侵犯中耳,引发中耳炎。(此文可作病症参考,因医学复杂多变性,及个人体质千差万别,具体情况请及时就诊、遵医嘱)
太原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是哪家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