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家长们经常会问:宝宝能掏耳屎么?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得了解一下关于耵聍的小知识。
我们长有耳毛的外耳道皮肤有一种特殊的汗腺,叫做耵聍腺。
耵聍腺分泌淡黄色黏稠液体,然后在空气中干燥后成薄片状,就是耵聍了。但有的耵聍状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屎”。
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埃、小虫子等)的作用。
平时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可自行脱落排出。
而当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时称为耵聍栓塞。
耵聍栓塞形成后,小朋友们表现出的常常是以下症状:
1、听力下降
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可使听力减退。
2、耳闷及耳痛
耵聍栓塞后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肉芽形成等。
3、其他
若耵聍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眩晕及听力减退,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
既然掏耳朵不安全,不掏又可能引起耵聍栓塞,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预防。
1、保持外耳道清洁是防止耵聍栓塞的首要条件。
如果有耵聍屑,感觉外耳道发痒,可用棉签沾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止痒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
2、游泳之前最好由医生检查一下,先把耵聍屑取出,以防进水膨胀后形成栓塞。若水进入外耳道后,症状可加重,常有耳痛。
所以如果耵聍过多,医院请耳科专科医生帮忙取出,以防出现耵聍栓塞。
3、一旦耵聍诱发了炎症,应先积极消炎,并尽快取出栓塞,以防引流不畅,致使炎症向内扩散。
耵聍完全堵塞后会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耵聍取出后,要注意保持洁净干燥。
不要随便掏耳朵
(1)如果使用未经消毒的尖锐器械掏耳朵,很容易造成耳道、鼓膜的损伤,引起耳道感染、鼓膜炎和鼓膜穿孔,引起听力减退和邻近组织的感染。
(2)经常掏耳朵,会使外耳道受到刺激,其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就会出现异常增殖,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等病变。
(3)如果我们随便掏挖耳朵,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霉菌带进外耳道,这就会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还可能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现象。
(4)清洁耳道最好的办法是用干净的粗细合适的棉签轻轻地伸进耳道去卷几下,把耵聍清理出来。由于鼓膜位于距耳道口2.5cm~3.5cm处,骨性耳道皮肤菲薄易受伤害,故不宜将棉签伸进过深,否则容易伤及鼓膜及娇嫩的骨性耳道皮肤,引起急性外耳道炎及鼓膜外伤。
该怎么处理耳屎呢?
不要用尖锐器械掏耳朵,平时可用干净清洁的棉签轻轻地清理耳道,而一旦形成了耵聍栓塞,医院进行专业处理。洗头洗澡耳朵进水后耳屎会有异味、发臭,也不用太担心。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