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外耳道疖治疗专科医院 >> 外耳道疖症状 >> 防治小儿耳道感染

防治小儿耳道感染

 

防治小儿耳道感染

临床碰到的小儿病例中,耳道感染不在少数,而且这些感染很多都是因忽视生活细节所致的,如挖耳等不良习惯,喂养小儿姿势不正确,或者感染后没有及时治疗,或不坚持治疗等等。

游泳引起的外耳道炎

正值炎热夏季,游泳时耳道进水是外耳道炎的常见病因。耳道进水后,皮肤变潮湿,上皮软化,角质层被破坏,另外也改变了耳道皮肤pH值,从偏酸性转为碱性,大大降低了耳道的抵抗力。加之挖耳,损伤了耳道皮肤,使微生物易于侵入,从而导致外耳道发生炎症。

耳道进水后,可用同侧的手牵拉耳廓,头偏向下,用同侧下肢单足站立,跳动数次,耳内的水自会流出,耳道慢慢干燥。或用消毒棉签轻轻搽净即可。千万不要用火柴棒等去掏挖耳朵,那样很容易损伤外耳皮肤,使外耳道炎更易发生。

引起外耳道炎的原因很多,除游泳外,还有洗头,洗澡;中耳炎分泌物的持续刺激;挖耳致外耳道上皮损伤等等。在上述诱因下,出现耳痛、灼热,甚至有少量液体流出时,要警惕外耳道炎症的发生,及时去医院就诊。

挖耳挖来外耳道疖

外耳道疖是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挖耳是常见诱因。挖耳直接损伤耳道表皮,微生物乘虚而入,使外耳道软骨部毛囊感染,发生疖肿。由于耳道皮肤与其下面的软骨膜贴得较紧,炎性肿胀无扩展余地,因此引起的耳痛非常剧烈,会影响进食和睡眠。

外耳道疖的治疗,一般是给予静滴抗生素,外敷药膏,等疖肿成熟后,再做切开排脓引流,数天后就可治愈。家长切不可自行给孩子挑破疖肿,因为未成熟的疖肿切开后,会使感染扩散,甚至引起软骨膜炎。

家长应教育孩子平时不要养成挖耳的习惯。耳道痒,或有不适时,可用75%酒精或硼酸溶液,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躺着喂奶,宝宝易患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而且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婴幼儿的喂奶姿势不正确,也会导致中耳感染。这与婴幼儿咽鼓管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关。

中耳腔有一咽鼓管通向鼻咽部,当吞咽、打哈欠时此管开放,婴幼儿的咽鼓管短而宽,较成人的平直,位置比较低,平躺喂奶时,容易发生逆奶,逆奶的奶液经咽鼓管入中耳腔而引发中耳炎,这就是宝宝的中耳炎反复不愈的原因。

因此,不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最好取坐位喂奶。喂完奶后不应立即平躺,而是休息片刻后,将小儿头、背扶起,轻拍背部,将吞入胃内的气体排出,以免发生逆奶。平躺时也应该是头和上身取略高位。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白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fm.com/wazz/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