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46岁,在面部颈部反复长疖肿2年余。3~5个结块,散在分布,此愈彼起,不断发生。伴口干唇燥,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脉细数,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5年余,口服降糖药治疗。
病因病机疖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色红、灼热、疼痛,突起根浅,肿势限局,范围多小于3cm,易脓、易溃、易敛。根据病因、证候不同,又可分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等。疖名首出?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疖候?曰:“肿结长一寸至二寸,名之为疖。亦如痈热痛,久则脓溃,捻脓血尽便瘥。亦是风寒之气客于皮肤,血气壅结所成。”首次指出了疖肿出脓即愈的特点,并阐述了疖的形成原因。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疖、头皮穿凿性脓肿、疖病等。
诊断(1)临床表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可伴有发热、口干、便秘、苔黄、脉数等症状。
①有头疖 患处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小于3cm,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
②无头疖 皮肤上有一红色结块,范围小于3cm,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3天化脓,溃后多迅速愈合。
③蝼蛄疖 多发于儿童头部,临床常见两种类型:一种是坚硬型,疮形肿势虽小,但根脚坚硬,溃破出脓而坚硬不退,疮口愈合后还会复发,常为一处未愈,他处又生;一种是多发型,疮大如梅李,相联三五枚,溃破脓出而不易愈合,日久头皮窜空,如蝼蛄串穴之状。不论何型,局部皮厚且硬者较重,皮薄成空壳者较轻。若无适当治疗则迁延日久,可损及颅骨,如以探针或药线探之,可触及粗糙的骨质,必待死骨脱出,方能收口。
④疖病 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几个到几十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也可在身体各处散发疖肿,一处将愈,他处续发,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患消渴病、习惯性便秘或营养不良者易患本病。
(2)辅助检查 必要时可进行血常规、血糖、免疫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中医外治法
(1)初起小者用千捶膏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大者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紫金锭水调外敷;也可用鲜野菊花叶、蒲公英、芙蓉叶、龙葵、败酱草、丝瓜叶取其一种,洗净捣烂敷于患处,每天1~2次,或水煎每日外洗2次。
(2)脓成宜切开排脓,九一丹、太乙膏盖贴;深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收口。
(3)蝼蛄疖宜做十字形切开,如遇出血,可用棉垫加多头带缚扎以压迫止血,若有死骨,待松动时用镊子钳出。可配合垫棉法,使皮肉粘连而愈合。
其他疗法(1)中成药 六应丸或六神丸,成人每次10粒,每日3次,吞服,儿童减半量,婴儿服1/3量。
(2)西医治疗 病情较重者,应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如有糖尿病者,必须口服降血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预防与调护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修指甲,勤换衣服。
2.少食辛辣炙煿助火之物及肥甘厚腻之品,患疖时忌食鱼腥发物,保持大便通畅。
3.患消渴病等应及时治疗。体虚者应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中医外科学》本书针对学生特点,既体现中医外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又紧密结合临床,体现实用性,重视启发式教学,突出对学生临床思辨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培养。
主编:陈红风(上海中医药大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键购买此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