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外耳道疖治疗专科医院 >> 外耳道疖病因 >> 鼻炎发作太痛苦老中医给你,快速疏通鼻子,

鼻炎发作太痛苦老中医给你,快速疏通鼻子,

 

忽如一夜秋风来,

千人万人鼻炎犯。

又到了鼻炎的高发期,

打喷嚏、鼻塞、鼻子痒、流鼻涕、

胸闷、头昏头疼、咽痛、

咳嗽、耳痒、眼睛痒、口干舌燥、

呼吸困难、焦虑……

发作起来,无法遏制!

基本的日常生活,吃饭、喝水、

讲话、睡觉、工作,

都受到极大的影响。

作为资深的鼻炎患者,

每年犯一次,

哎!鼻炎患者过得就是这么艰难。

......

不如今天和小佑一起看看

中医治疗鼻炎有哪些妙招~

01

鼻炎之苦

秋冬以后,接诊了很多鼻炎患者,小孩、成人、老人都有,有的是全家人都有鼻炎。我发现,孩子们慢慢成了鼻炎的重灾区,鼻炎给他们的生活学习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困扰。有的患者实在没办法就去手术,结果后遗症更加可怕,他们得了空鼻症。得了空鼻症的人每一次呼吸都像刀割一样,那种痛苦,生不如死,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既然手术不能做,那么能吃抗过敏的药吗?答案是不能。因为抗过敏的药不是治疗鼻炎,而是在掩盖病情,甚至很多人的慢性鼻炎都是吃这些抗过敏的药导致的,偶尔一次受了寒,流鼻涕,打喷嚏,于是吃抗生素,咦,还不错,效果很好,鼻涕没了,喷嚏也不打了。你很欢喜,殊不知病邪永远留在了体内,直到有一天你正气不足了,它们就开始疯狂反击了。

02

中医对鼻炎的认识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的“鼻鼽(qiú)”范畴,主要因肺、脾、肾气虚,外邪侵袭而致,分为实证与虚症两大类。虚症由于肺气虚弱,卫气不固,风寒乘虚而入。虚症过敏性鼻炎的人会怕风怕冷,遇风遇冷则发作,喜温怕冷。久病不愈则会伤及脾肾,使脾气虚弱,肾阳衰败,动摇先天后天之本,易患重感冒。风寒感冒时鼻炎症状更重,鼻痒、喷嚏、鼻涕连续不断、质清稀、嗅觉减退等,同时还有头晕乏力,怕寒等等。秋季过敏性鼻炎属于肺虚证的更多一些。

慢性鼻炎中医俗称为“鼻漏”,亦称“脑漏”,因鼻窍不断流涕,有如泉水,故名。病程缠绵日久,以流脓鼻涕、鼻塞,甚则头痛、脑胀、嗅觉失灵为主症。

03

耳穴+艾灸,双管齐下,标本同治

治疗鼻炎之所以要用到耳穴,因为《灵枢·口问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中医学认为耳穴是耳廓皮肤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同时也是脉气输注的所在,更是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的特定点。当机体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耳廓上相应的耳穴就出现各种阳性反应,如压痛、脱屑、结节等,通常阳性反应点即是治疗点,临床上可以通过刺激这些阳性反应点来治疗疾病。内鼻点、外鼻点可以宣通鼻窍。肺点能肃降肺气。肾上腺点具有肃肺降气以定喘的功效。风溪点为抗过敏的要穴。这些耳穴点共同协作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神经功能平衡,恢复机体机能的作用。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还能有效预防其复发。

04

艾灸治疗鼻炎

鼻子问题根源在于肺,肺开窍于鼻,肺有了问题,鼻子不过是替它受罪。大部分鼻炎都应该从肺上找根本原因。

你流鼻涕,我就不让你流。你打喷嚏,我就不让你打。你咳嗽,我就不让你咳。这是西医的思路,对抗性治疗。

中医呢,顺势而为,你流鼻涕我让你流的更多,你打喷嚏,我让你打得更猛。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中医认为,流鼻涕、打喷嚏是身体里正气与邪气交战的结果,正气把邪气赶到外面了,所以才会流鼻涕、打喷嚏。无为灸就是顺势帮助身体补充正气祛除邪气。临床中,给鼻炎患者艾灸的过程中有很多也会流鼻涕、打喷嚏,这都是排病反应。

有以下症状的鼻炎患者是肺寒所致,艾灸很适合:

1、舌苔白厚、鼻涕清如水,伴有鼻子不通气。

2、鼻子闻不到饭菜的香味。

3、遇到一点冷空气或风寒,鼻子不适感就加重。

4、喷嚏连连,鼻涕像滔滔一样的江水流了又流。

临床上,耳穴贴豆加无为灸治疗鼻炎,效果很明显。

05

揉揉耳朵缓解鼻炎症状

1、按揉肾上腺+内鼻。肾上腺是抗过敏、抗感染的要穴,内鼻则是病灶部位,这两个穴位正好在耳屏下二分之一处的一外一里,大拇指和食指相对按揉这两个穴位很方便。

2、揉搓肺区

鼻炎的病根一般在肺区,通过揉搓肺区可以化肺里的寒痰冷结,治病去根是关键。

3、从上往下压搓左耳的对耳轮体

对耳轮体代表人体的脊柱,左升右降,压搓左耳的对耳轮体可以振奋和提升阳气,帮助身体排寒祛风。

上面提供的部分耳穴治疗穴位,旨在给大家提供一种治疗思路。耳穴的穴位就如同中药一般,我们会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精准选穴、配穴。耳豆贴压在耳穴上,可以持续刺激穴位达到五天五夜,让治疗不间断有连续性。

06

中药外治贴敷治疗鼻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fm.com/wadzz/105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