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病以切脉辨舌为主,而闻声望色等次之,小儿尚应注意看手纹,现均叙其大略。但问诊是治疗上最重要的项目,陈修园的问症歌简要扼要,易于诵读,故首先录出。
(一)问症歌(录自“陈修园医书”)
一问寒热二问汗。(问其寒热,以审阴阳;问其汗之有无,以辨风寒,以别虚实。)
三问头身四问便。(问其头痛为邪甚,不痛为正虚,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问其身之状况,如身重痛为邪甚,软弱为正虚。问其小便之色白或红,量多或少,大便之秘或溏,如溏则问其清谷或清水,以辨塞热虚实。)
五问饮食六问胸。(问饮食,以察其胃气之强弱。问胸者,指胃口而言,浊气上干则胸满,痛为结胸,不痛而胀连心下为痞气。)
七聋八渴俱当辨。(问聋者,伤寒以辨其在少阳与厥阴,杂病以聋为重,不聋为轻也。问渴者,以寒热虚实俱有渴,大抵以口中和,索水不欲饮者寒;口中热,引饮不休者为热;大渴谵语不大便者为实;时欲饮水,饮亦不多,二便通利者为虚症。)
九问旧病十问因。(问旧病以知其有风疾与否。问其致病之因,以为用药之准。)
再兼服药参机变。(查其服过药后,如何变化。)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妇人以经为主,问其有无迟速,以探病情,兼察有孕与否。)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诊全占脸。(小儿欲作痘疹,与外感同,宜辨其手中指、足胫、耳后筋色为据。)
(二)切脉说明
用三指前后排列按于病人手腕血脉搏动之处,每指按处,各为一部,三指共分三部,名寸、关、尺。左手之寸关尺位,系属心、肝、肾部;右手之寸关尺位,系属肺、脾、命部。(命即命门,陈修园以为女之产门,男之精门也。亦有的以为两尺之脉皆属肾。)视其各部脉象之度,以断其藏腑所受之病,是为切诊。
妇人之脉与男子同,惟两尺之脉常盛于两寸;若反之,即系经闭或不调之症。
(三)脉象分类表
脉的总纲
脉象
病
纲
脉的
条目
形象及按法
主病
浮
轻按(按在皮肤以上)乃得,重按不见
在
表
芤
有边无中,如以手指着葱
失血
革
中空外强,如以手指按鼓皮
亡阳
散
散而不聚,来去不分明
气血两虚
沉
重按(按在肌肉以上)乃得,轻按不见
在
里
伏
沉甚,须重按着,指乃得
邪闭
牢
沉而有力,按时觉得底硬
寒实
迟
一息二、三至(每分钟在六十搏以下)
属
寒
涩
往来干涩,不流利
血少
结
迟中时有一止,但无定数
气郁痰滞
代
迟中时有一止,止有定数
气绝(孕妇无妨)
数
一息五、六至(每分
钟在八十搏以上)
属
热
滑
往来流利
痰饮
紧
数中牵绳转索
寒邪而痛
促
数中时有一止,但无定数
阳邪内陷
动
见于关中,如豆摇动
崩中脱血,阴阳相搏
细
如蜘蛛丝
主
虚
微
微细不显明
阳虚欲绝
濡
细而浮小,如絮浮在水面
湿重
弱
沉而细软
血虚
大
阔大
主
实
洪
应指如水波涌起,来盛去衰
热甚内虚
弦
劲而端直,状如弓弦
寒或痛
实
大而坚硬
实邪
短
长
脉部缩而不长,寸尺两部不见
素禀虚弱
脉部甚长,寸尺两部可见
素禀强盛
(四)死症怪脉表
雀啄
脉在筋肉,连连搏指,忽然中止,少顷复来,如雀之啄食。
肝绝
屋漏
脉在筋肉,如水从檐上漏下,良久一滴。
胃绝
弹石
脉沉于筋间,劈之,急硬,如以指弹石。
肾绝
解索
脉在指下散乱,乍数乍疏,如解索之状。
脾绝
鱼翔
脉在皮肤,头定尾摇,似有似无,如鱼之翔。
心绝
虾游
脉在皮肤,杳然不见,忽又急来,如虾之游。
肠绝
釜沸
脉在皮肤,浮于指下,有入无出,如釜中水沸。
肺绝
(五)妇人诊病歌(友梅撰韵)
妇人尺脉辨多端,
大旺应将有孕看(两尺脉大为有孕),
滑疾代兼怀燕兆(各部之脉俱滑疾或和滑而代,皆为有孕),
涩微象见育麟难(尺脉涩微,为经水不调,难以得孕),
经离胎动知将产(将产之脉必异经常,名曰离经),
阴尽血崩识命残(阴尽,脉不上关(注),产后血崩得此多不治),
更有乳房晕兼胀(云左胀为男,右胀为女),
得胎现象诊难瞒。
注:脉不上关为阴尽,乃寸部有脉搏;关部脉搏细微,尺部没有脉搏。
(六)辨舌歌
一(注)
舌上无胎表症轻,
白胎半里古章程(白胎为半表半里症),
热红寒淡参枯润(津枯而红多热症,色淡而润多寒症),
阴黑阳黄辨死生(三阴病,舌多黑,三阳病,舌多黄,若反之,则难治),
全现光莹阴已脱(舌上无胎,如去油猪腰,名镜面,不治),
微笼本色气之平(淡红中微笼白胎为胃气,无病),
前人传有三十六(古人有三十六胎之说),
采摘多歧语弗精。
注:此歌诀系录自陈修圆医书,注释部分系作者加上。
二(友梅撰韵)注
由来热病甚堪哀,
舌象多端要细裁,
如假灰焦裂有刺(假热症,全舌灰黑色,干糙焦裂,有芒刺、厚苔),
是真白罅积难开(真热病,全舌白色,有点花罅裂积沙,刮之不净,重则出血),
滞干实热黄兼黑(实热症,全舌或黄或黑,且积滞、干焦、罅裂有芒刺),
滑软虚寒白带灰(虚寒症,全舌淡白、滑软、无苔点及罅缝),
还有初传色亦白(邪初传里及寒滞积中,全舌白滑,有厚腻之苔),
更多液固绛无苔(血虚液涸症,全舌绛色,无苔或有横直罅纹而舌短小不等)。
注:因修园辨舌歌过于简略,特取通俗伤寒论学说作此补充。
(七)闻声歌(注)
言微言厉盛衰根(气衰言微为虚,气盛言厉为实),
谵语实邪错语忄昏(狂言怒骂为实热,言语错乱为神忄昏),
虚呃痰鸣非吉兆(久病呃者或有痰鸣,皆为凶象),
声音变旧恐离魂(言语声音变常者凶)。
注:此歌诀系录自陈修园医书,注释部分系作者加上。
(八)望诊歌(友梅撰韵)
鲜妍滞浊论容姿,
外感沉疴要细知(外感不妨滞浊,久病忌呈鲜妍),
赤爱鸡冠夏血聚(赤如鸡冠者生,赤如衄血即似凝聚之血者死),
青宜翠羽忌草兹(青如翠羽者生,青如草兹即青中带白者死),
豕膏枯骨白多异(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即白而干枯者死),
鸟羽烟尘黑有歧(黑如鸟羽者生,黑如烟尘即黑而带黄者死),
黄色更应加蟹腹(黄如蟹腹者生),
倘如枳实症堪危(黄如枳实即黄带青者死)。
(九)小儿诊法说明
五岁以下小儿,不能别其脉象,只察食指现于外皮之络象(即手纹)。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男子察其左手,女子察其右手。凡纹色紫者为热,红者为寒,青者为惊风,白者为疳积,淡黄者为无病,黑者为危症。现于风关者病轻,现于气关者病重,现于命关者病危。至于五岁以上,乃用一指就寸、关、尺之位统切之,与大人同。惟每息以六至为准,加则病热,减则病寒。
(十)小儿诊法歌(友梅撰韵)
小儿风气命三关,轻重与危分别看。青色为惊白疳积,
紫纹具热红受寒。涕多疹痘兼肢冷,脉乱变蒸又食难。
五岁孩提休问切,淡黄络象保康安。
推荐相关书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独家的中医秘术,扫描保存下方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