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门诊有些大孩子主诉耳朵疼痛来就诊,诊断外耳道炎,细问病史,都曾去游过泳。在这里也提醒父母,儿童游泳后注意事项及护理。
1.认识外耳道炎
所谓外耳道,即耳廓向内延伸至鼓膜(耳膜)的这一部分,外耳道的皮肤和其产生的耵聍,对于耳道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耵聍还具有疏水性,排斥水分作用,同时还能帮助保持耳道酸性环境,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游泳后水进入耳道,导致皮肤-耵聍屏障破坏是外耳道炎发病机理的第一步。继而,皮肤炎症与水肿会导致瘙痒和阻塞,瘙痒引起抓挠,进一步的损伤加重,同时耳道潮湿使耳道碱性化,更利于细菌生长。这就是外耳道炎的发生过程。
除了游泳之外,频繁给儿童掏耳朵也是容易导致外耳道炎的一个因素,耳朵其实并不需要你打扫的那么干净。
另外,有时因感冒引起的中耳炎(外耳道往内部分感染)鼓膜穿孔,脓液流入外耳道造成耳道皮肤刺激,以及细菌的滋生,而引起外耳道炎,这也是常见原因之一。
2.外耳道炎的表现
外耳道炎最常见的症状为儿童主诉,耳朵疼痛,瘙痒并抓挠,耳朵渗液,以及听力减低等表现;急性外耳道炎发作可持续3-7d,起初,仅少量无色分泌物、耳朵不舒服、瘙痒及耳道皮肤轻度发红等,感染进一步发展时,可出现红肿明显、脓性分泌物渗出和疼痛加剧,严重者可出现剧痛、耳道堵塞,甚至有耳朵附近的组织的感染。有时候你能摸到耳朵周围可能存在一些肿大的淋巴结。
3.如何预防外耳道炎?
理解以上原因,关于外耳道炎的预防,我们就很好理解了:
(1)尽量不要掏耳朵,门诊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外耳道炎是由于掏耳朵引起。
(2)尽量减少水流入耳朵;洗澡时,在耳道放置涂有凡士林的棉球可防止进水。游泳时,可以使用特殊防水耳塞,如果有水流入耳朵,及时将耳朵出口向下,利用重力的作用将水抖干,并用棉签轻轻的在外耳道靠外部分小心清理,蘸干,避免深入过多,并吹干耳朵。
(3)注意感冒后是否合并存在中耳炎,中耳炎的恢复期,一部分孩子可能出现渗出性中耳炎,造成鼓膜穿孔,中耳内的炎症脓液会流入外耳道,造成炎症。所以,预防感冒,若感冒后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存在耳朵疼痛,耳鸣,拉扯耳朵等表现,及时发现就医。
4.若诊断外耳道炎,如何治疗?
外耳道炎的治疗包括:彻底清洁耳道—治疗炎症和感染—控制疼痛—避免促发因素
如果发生外耳道炎,清除耳道内的耵聍、皮肤脱屑以及脓性物质,非常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并能增强滴耳剂向炎症部位的渗透。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轻中度外耳道炎,仅仅需要局部滴耳液治疗即可,并不需要口服药物治疗治疗,对于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是外耳道炎控制感染的一线药物,有效而且副作用很少。如果出现严重的外耳道炎,建议就诊儿科医生或者耳鼻喉科医生,可能需要全身用药联合外耳道局部用药。
在外耳炎的急性期或者恢复期,应该避免耳朵进水。
5.经过治疗后会是怎样的恢复过程?
通常在治疗开始后36-48小时内,孩子的一些症状会有好转,大约1周左右症状完全缓解。如果治疗3天,症状仍没有缓解,应该进一步耳鼻喉专科就诊评估。
儿科门诊:-
耳鼻喉门诊:-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