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鼓膜炎或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鼓膜和邻近鼓膜的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儿童和30岁以下的成人,是伴随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性炎症,耳内剧痛。
病因
一般认为系病毒感染所致,如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多与流感流行有关,也可发生于上呼吸道其他病毒性感染之后。有报道少数病例由肺炎支原体引起。
临床表现
1.耳痛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耳痛往往突然发生,并迅速加重,一般在流感发热消退后2~3天发病。耳痛一般较剧烈,可伴同侧头痛及颊部疼痛。大疱破裂后,耳痛可逐渐减轻。
2.耳溢液
大疱破裂后,耳内可流出淡黄色或略带血性的浆液性分泌物,量一般不多,持续时间短暂。
3.听力下降
一般不重。
4.耳鸣及耳闷胀感。
5.眩晕
不多见。
6.可有低热、乏力及全身不适感。
治疗
1.由于大疱性鼓膜炎疼痛较重,可给予镇痛药物。其多为病毒感染,可口服抗病毒药物。
2.在大疱破裂前局部保持清洁,并用消炎镇痛的滴耳液,如2%酚甘油。局部物理治疗可促进炎症吸收。
3.大疱破裂后,拭干外耳道,保持清洁,不能再用2%酚甘油,可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继发感染。
赞赏
当前时间: